第530章 也就《倚天屠龙记》的水平(第2/3页)

反应在《天下第一》上,缺少的就是一股精益求精的劲头,略显粗糙。

林为民这次为了《九州英雄志》的创刊,决定开个小号写一部武侠小说,第一个选择便锁定在了《天下第一》上。

因为熟悉电视剧,他自然知道其中的优缺点,在创作当中尽可能的规避这部作品当中的一些缺点,再精雕细琢一番,成文质量对比电视剧更上一层楼。

这个年代的武侠小说读者,基本都是受盗版的香江、湾岛武侠小说作品熏陶。

近些年来虽然国内的武侠小说作品虽然层出不穷,但能让这些读者看了拍案叫好,与香江、湾岛作家一较高下的却少之又少。

也是因为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粗制滥造的作品,让不少武侠小说读者对于内地的武侠小说很看不上眼。

非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屎里淘金”。

但这些读者同时又乐此不疲,他们的动力全是来自于对武侠小说的热爱。

“红兵!李红兵!”三七分发型的高中生看《九州英雄志》看入了迷,身边同学连叫了他好几声都没有反应,同学无奈的推了他一把,他这才回过神来,看向同学。

“你干嘛呢?怎么还看上杂志了?不是要买金庸作品集吗?”

金庸作品集上市已经两三个月时间了,在国内的武侠小说爱好者群体当中引发了很大的热潮,很多武侠小说爱好者纷纷涌进书店去抢购。

但这次出版的是金庸作品集,一整套作品集36册,包含了金庸创作的所有武侠小说,仅平装版就定价49.8元。

凭心而论,这样的价格确实不贵,平均一本小说1.5元左右,比一些单行本的作品都要便宜不少。

但问题是,李红兵他们都是没有收入的高中生,他们又不像那帮大学生,每个月手里都有可以支配的生活费,所以49.8元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说,确实过于昂贵了。

几人攒了一个多月,每人攒了十多块钱,今天特意凑到了一起,打算四个人凑钱买一套金庸作品集,这个暑假就能畅读金庸作品,想想都快乐无边。

从进了书店,其他几人都奔向了放着金庸作品集的书架,看了一会儿书就准备掏钱付款了,结果却发现少了个人。

“和平,你快看!我发现一本武侠小说杂志!”李红兵兴奋的对同学说道。

娄和平对杂志并不感兴趣,“都是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能有金庸的小说好吗?赶紧把钱给我,我去结账。”

“我觉得不比《神雕侠侣》差。”李红兵说道。

娄和平诧异的看了一眼李红兵,“你小子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不信自己看!”李红兵将杂志递给娄和平。

娄和平看了一眼李红兵,“我还就不信了……”

“和平干嘛呢?叫红兵来凑钱,怎么自己还在那看上了?”

过了好一会儿,另外两个同学不见娄和平回来,发现他跟李红兵一样正站在报刊架前看杂志看的聚精会神,不耐烦的走了过来。

“我说你们俩怎么回事?还买不买书了?”

四个人汇合,同学忍不住埋怨李红兵和娄和平二人。

可两人就跟没听见一样,手里一人捧着一本杂志,看得全情投入,丝毫没有听见同学的声音。

听不见只能动手,两人这才回过神来,李红兵没有理会叫他们的同学,而是先问娄和平,“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娄和平嘴巴张了张,“跟《神雕侠侣》比稍微差了一点,也就《倚天屠龙记》的水平。”

“你就嘴硬吧!”

“什么叫我嘴硬……”

两人竟然拌起了嘴,来叫他们的两个同学无奈打断。

“你们俩行了!还买不买书了?”一个同学打断了二人的争辩。

李红兵犹豫了一下,“买。”

他又朝娄和平说道:“你兜里不是有十七块钱吗?先借我两块钱。”

“借你两块钱?干嘛?”娄和平问道。

“我买本杂志。”李红兵道。

娄和平立刻意识到李红兵要买的正是两人刚才看的《九州英雄志》,他犹豫了一下,“不借。”

“为什么?”

“我自己还要买呢!”

“那你借我一块五,也够了。”

“不行,借你一块五,我买完书,再买完杂志没有吃饭钱和坐车钱了。”

“什么意思?这么多年兄弟,跟你借一块五不借?”

“兄弟能让我饿肚子?”

两人吵吵闹闹又拌上了嘴,其他两人气愤又无奈,同时心里又有那么一点好奇,其中一人顺手拿起来李红兵刚放在的《九州英雄志》。

一个多小时后,四人从王府井书店走出来,手里一人一本《九州英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