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亲自动手(第2/2页)

林为民摆摆手,“我明白。”

他沉思了片刻,将办公室内的几人都召集起来,说道:“这段时间大家组稿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我知道我的要求是高了一些。不过刊物的创刊号至关重要,稿件的质量,尤其是头条作品的质量决定了我们刊物的前途,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众人齐齐点头,林为民的想法他们当然理解,不过他的要求确实是高了一些。

因为要办刊,所以他们这几个月时间以来阅读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图书和刊物,以他们的眼光来看,近期组来的稿件与现在《今古传奇》等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质量相差无几,有的甚至还要更出色,但能够入林老师眼的却不多。

“这样吧,残墨的这部《风流侠丐》质量还算不错,就当作是连载的长篇之一吧。至于头条连载的作品,你们就不要操心了,我来想办法。”

林为民说完了这句话,于华等人松了一口气。

别的稿件都好说,林为民在头条作品上的审核标准更是堪称变态,于华几人甚至怀疑林为民就是在用金庸、梁羽生的标准在找头条作品,让他们组这种标准的稿件,实在是为难他们了。

等林为民走后,李学刚、于华几人讨论了起来。

“诶,你们说,林老师不用我们组头条了,他能从什么渠道组稿?”刘茂文问道。

“那还用问嘛,肯定是从香江、湾岛那边约稿呗。林老师跟金庸熟啊!我算是看出来了,内地的这些武侠小说作家啊,暂时还没有入得了林老师的眼的。”齐向华说道。

“胡说八道!你以为他们那边的稿子是什么好约的?用他们的稿件太麻烦了,得署里批准才行。而且那边稿费是什么价?用他们那边的稿件,我们刊物得卖什么价位、卖多少本才能回本?”李学刚说道。

于华说道:“我觉得吧,林老师倒不是看不上我们内地的这些武侠小说作家,而是太看重我们刊物的这头一炮,创刊号肯定是要一炮打响的。”

李学刚点点头,认可于华的话,“于华说的对。林老师的高标准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旗开得胜,他又不是不知道,真照他那个标准组下去,我们刊物能不能办出来都是个问题。”

在几人闲聊猜测林为民的想法时,林为民也在思考着关于头条作品的问题。

齐向华所说的向香江、湾岛地区作家约稿这个做法,其实林为民在最开始有创办刊物这个念头时就曾经想过,但很快就放下了这个想法。

原因也很简单,太不现实了。

就像李学刚所说的,不仅是用稿上要上级部门批准,稿费标准也太高了。

林为民给武侠刊物规划的版面是16开本、16印张,以小五号字体排版每页800~1000字来计算,每期刊物至少要22万字的内容,每期目录中长篇连载两部,中篇三到四篇。

像倪匡这种武侠名家,八十年代稿费便高达千字1000~2000港元,现在是九十年代,这个数字较之八十年代又涨了不少,随便一个香江、湾岛武侠名家的稿费标准换算成人民币至少也是千字1000块以上。

以一部长篇武侠小说20万字来计算,就是20万稿费,而这20万字内容至多会发表到五期,核算到每期刊物上,光是为这一部长篇小说付出的成本就是4万块,算上其他稿件的稿费,再加上行政支出、印刷成本、发行成本、图书折损等等,刊物的发行量至少要到10万册才能回本。

这年头杂志刊物有个销量生死线,这个生死线通常是5万册,也就是说销量超过5万册就能活下去。

可一旦用了香江、湾岛名家的作品,这个生死线立刻翻了一番,变成了10万册。

尽管这年头通俗读物销量都很高,但这样的做法对于新生的刊物来说,还是太冒险了!

如果这是林为民个人办杂志,他可能会冒这个风险,但现在是给公家办杂志,他必须得谨慎。

编辑部的几位同事在组稿这件事上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能联系到的作者都联系到了,但稿件的质量不是编辑能够决定的。

林为民在头条作品的标准上堪称吹毛求疵,但他也不想再等下去了。

思考半天,为今之际好像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亲自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