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舌尖走红了 !(第2/3页)

精致的美学构图、感人的故事、温情脉脉的叙事手法,

无不打动人心,

更不要提里面每一种美食都静心挑选过。

不管在什么年代,

不管什么传播方式,

真诚永远是打动观众的第一要务。

《舌尖上的岷江》就这么打动了大众的心。

一经播出立刻火爆全网,

去吃饭街上的饭馆在放映、走大街上人人讨论、还被人搬运到了外网。

网上讨论度火爆。

“好吧。”

梨歌现在就希望自己的小龙虾能够寂寂无名。

毕竟这节目里面有各种岷江市的小吃美味,也不差她这一个吧?

刚这么想,忽然听见小洁的手机响了。

怕什么来什么。

打电话的人指名道姓就问:“是花不完公司吗?”

“是啊。”

“《舌尖上岷江》那个小龙虾是不是你家的啊?”

“是的话给我来50斤小龙虾。”

“可是……”

小洁忙拦住他,

“我们现在一斤卖150,很贵的。”

“贵没关系,我把地址给你。”

小洁刚挂了电话。

梨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难道是看节目过来的?

可顾不上问出口,因为小洁的电话又响了。

紧接着又是下一个电话。

源源不断有电话过来。

所有的人都是订制小龙虾的。

等接完电话后小洁欢天喜地:

“梨歌,我们剩下的小龙虾都卖出去了!”

“四亩地的小龙虾总共赚了26万!”

梨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可能?!”

*

原来胡奶奶的那部分打动了观众。

一开始她老人家在镜头前煮鸡蛋、剥蛋黄、捏蛋黄碎、捣小螃蟹。

弹幕不解:“这是要熬酱?”

“应该难吃不到哪里去,但是……”

“我懂你的意思,全是糊糊,没法下手啊。”

“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这糊糊光是在色方面就有点缺失。”

可是就在这时镜头一转。

胡奶奶拿着那盆糊糊走到了池塘边,

抄起一柄马勺就开始往池塘撒。

随着泼洒,立刻有小龙虾浮出水面。

讲解适时响起:“胡奶奶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饲养小龙虾……”

弹幕惊了:

“!!!!!”

“前面我觉得是人吃的,好容易做了心理建设说服自己吃糊糊,结果你告诉我这是给小龙虾吃的???”

“误以为给人吃时(皱眉):也不是不行。

当知道是给小龙虾吃时(大惊失色):怎么吃得这么好?”

“小龙虾吃得比我好系列!”

“是啊,你看里面有蛋黄、有鱼蟹高蛋白、有嫩丝瓜尖这种植物,配比下来不就是减脂餐吗?”

“商场一份减脂餐至少卖30,小龙虾就这么每日吃健康餐?”

“对啊,甚至胡奶奶做的都是纯天然。”

“那些东西都是现摘现做的,鸡蛋也是农家土鸡蛋,而我们吃的却是预制菜、是工业化养殖场出来的饲料蛋。”

“!!!”

“心……痛了!”

“人不如虾。”

于是自然而然就有人好奇:

“这是哪家养殖场这么奢侈?”

“五分钟,我要小龙虾的全部信息。”

虽然节目组并没有显露出小龙虾养殖公司的名字,

也没有透露胡奶奶的个人位置。

但是现在网络时代能有什么秘密呢?

很快就有岷江市的网友晒出了“花不完公司”的小龙虾:

“我姥爷他们草缸群里有个公司,说是生态养殖,应该就是这家吧?”

“这小龙虾吃起来个头大,肉多,肉质紧实,的确比外头卖的好吃。”

网友再扒下去简直震惊了:

这家公司用天然健康餐饲养小龙虾也就算了。

它居然还用生态缸的概念营造龙虾养殖池!

有些专业玩生态缸的大佬都震惊了:

“岷江市生态缸圈子居然玩得这么花?”

于是有专业大佬出来给网友解释:

一般生态缸系统都是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里面有植物、有动物,讲究高低造景之余,

更多的是保证里面能够自己循环,自给自足。

不管是空气湿度还是含氧量,

一旦成景后就都由这个生态缸自己调节,不得人为干预。

这种花费很大。

且不说里面的植物都是论根卖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就需要大量脑力和劳动。

现在居然有人在一个几亩大的池塘做成了?

总之是极其奢侈的行为。

网友听完后第一反应是竖起了大拇指:麻雀啄了牛屁股——确(雀)实(食)牛逼!

第二反应就是:“我一定要尝尝这个小龙虾!”

于是他们自发在网上搜索“花不完公司”。

这要得益于小洁建造的社交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