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3页)

好戏即将上演了。

·

飞往K国的私人飞机上。

和被派去K国收购碧桐电器的谈判团队开完保密会议后,傅赫川面上难得显出疲态,他揉了揉眉心,倦怠地后仰,慵懒地靠在软硬适中的椅背上,随手点燃了一只烟。

烟雾缭绕中,另一边的江泊文也刚好过完了一遍邮件,他伸了个懒腰,从桌上取过来了一根烟叼进嘴里,倾身,和傅赫川借了个火。

他俩就这样一根接着一根,交替着把一包烟给抽完了。

吞云吐雾间,所有负面情绪都好似那股袅袅升起徐徐散去的白色烟雾,愈来愈浅,愈来愈淡,逐渐消失在了空气中。

抽到最后,傅赫川眉头有所舒展,江泊文的烦躁与郁结也减轻了不少。

起身,从酒柜里拿了瓶白兰地,江泊文倒了两杯酒,把其中一杯递给了傅赫川。

半是安慰,他勉强笑了笑,故作轻松道:“这次傅哥亲自出面,收购碧桐电器肯定是板上钉钉了。”

碧桐电器是K国一家综合类的电器集团,主营家电业务,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医疗器械业务等。规模中等,在行业中也不属于顶尖领先水平,这两年更是因为产品定位不清,管理经营不善,盈利水平逐年递减。

正因如此,这个收购机会才能落在昇阳资本手中。

将杯中酒液一口饮尽,醇厚辛辣的复合口感直冲喉头,不一会儿便反上来一股浓郁芬芳的香甜,傅赫川把玩着杯盏,若有所思般,沉默不语。

碧桐电器出现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上天垂怜,专门赐给了他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只要昇阳资本能拿下这个项目,昶盛集团就能靠着拆解质押出售碧桐电器所持有的优质资产度过眼前这次的债务危机。

这一次的收购案进展得并不顺利,碧桐电器的董事会想找的是能帮集团改革管理扭亏转盈的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只图短期利益不顾长期经营的野蛮资本家,在谈判时寸步不让,加了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措施。

傅赫川不得不藏好自己的狼子野心,小心翼翼地打着太极,捡漂亮好听的话随便承诺,哄得碧桐电器管理层如遇知音一般心花怒放,但这些承诺从未落实到纸面上,更不会白纸黑字地签进协议书里。

和专门从事杠杆并购的昇阳资本相比,碧桐电器的管理层还是手段稚嫩,天真烂漫,对昇阳资本有点防备但不多,更在糖衣炮弹的承诺中放松了警惕,丝毫没察觉出昇阳资本的险恶用心。

谈判现已接近尾声了,总得来说傅赫川的目的已经达成,这次飞往K国为的就是跟碧桐电器的董事长签订最终的协议书。

协议书签订后,恐怕一个月后碧桐电器就会发现他们一片真心错付,所托非人,但覆水难收,为时已晚。

这注定是一场以失去多年来累积下来的信誉为代价的收购案,尤其昇阳资本在国内已经臭名昭著,寸步难行,恐怕以后在国外也再难得到机会。

但如今火烧眉毛,迫在眉睫,傅赫川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望着窗外洁白无瑕的层云,傅赫川终于放松了下来,问道:“金阳慈善基金会的事怎么样了?”

“很顺利。”从背后揽住傅赫川,江泊文勾起嘴角,轻蔑不屑,“已经筹到三个亿了,加上碧桐电器那些钱,总之肯定能活过这个春天。”

收购碧桐电器总共需要313亿,但首期只需要23亿,将碧桐电器的资产抵押出售,不仅能偿还剩余的收购费用,还能偿还昇阳资本即将到期的银行欠款,十分标准的空手套白狼。

在全球两大集团的夹击下,昶盛集团能活过上个冬天已是十分不易。

中间经历过数次生死存亡的危机,所幸最终都熬过来了。

傅赫川庆幸的另一点是,幸亏裴谨修和池绪还没太糊涂,不会为了针对昶盛集团而不择手段到枉顾他们集团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否则无论是池绪还是裴谨修出手和昇阳资本竞争收购碧桐电器,结局都毫无悬念。

离K国还有一个小时,连轴转了一个多月,傅赫川十分疲惫,拍了拍江泊文的手道:“我去睡一会儿。”

江泊文挽住了他的手臂,连忙道:“傅哥,我陪你一起。”

旭日未来倒闭后,昶盛集团账面上出现了巨大的亏空,傅赫川的压力激增,从那时起便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忙个不停,连带着江泊文也日夜忙碌了起来。

为了维持集团资金链,傅赫川还卖了不少珍藏的古董、字画、房车,既没空也没多余的钱去找什么替身了。

他消瘦憔悴了不少,江泊文多少有点心疼,但心疼之余,他也十分享受这样的生活。

只有他和傅赫川。

陪着傅赫川躺在私人飞机的卧室里,彼时心里甜蜜柔软的江泊文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三个月后,他和他的傅哥就会齐齐坠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