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凡人与修士(第3/4页)

云华真人摇头叹息,他能感觉到上清宫也在与天下仙门对抗中越发严厉。

……

仙道洪灾34年。

仙霞派与其他宗门完成交接,以后迁徙途中的土城不再由他们负责。

云华真人来到了天州,只见一座巨城不知何时屹立在高原之上,无数凡人在其中休养生息。连绵不绝的稻田给这荒凉的荒漠披上了一件金色外衣,清风拂过,无数戴着草帽的农民在其中劳作。

四通八达的田埂上,有妻儿为他们的丈夫送来吃食,有行脚夫扛着茶水到处叫喊。

在如今的乱世之中,宛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又如传说中的桃源乡。

仙霞派众多修士惊奇的看着这一幕,但很快他们的脸色变得有些怪异,甚至可以说是心痛。

“掌门,这些田地都是用灵气供养的。”

“……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如此珍贵的灵气,竟然用来给凡人种田。”

“仙宫掌握天下六成的灵脉,宁愿分给凡人,也不分给我们。”

听着门人的抱怨声,云华真人只是叹气摇头。要是以往他肯定会呵斥,可如今抱怨声也是主流。

只是不知道何时会爆发。

……

仙道洪灾35年。

天州人族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万,相当于两个凡俗王朝。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人口,一宫两门决定加大对灵田的种植,同时暂时削减了部分修士的灵库支出。

消息一经传出,立马引起了轩然大波,整个修行界为之震动。

所有修士顿时坐不住了。

要知道如今九州灵脉有六成掌握在一宫两门手上,灵库可以说是天下灵脉的出入口,不知多少修士靠着灵库修行。

一宫两门要削减对修士的供给,相当于动了所有人的蛋糕,他们如何不着急?

许多修士找上了执掌灵库的月宫,想要讨个说法,但话还没说几句就被太阴星君给赶出去了。

太阴星君回应让人哑口无言。

“灵脉本是仙人得,莫要把仙恩当做理所当然。”

仙宫掌控的六成灵脉是在世仙当年杀出来的,按照恒古以来的规矩,宝物强者居之,于情于理都属于仙人。

可天下灵脉就这么多,他们总不能去抢仙宫的吧?

……

仙道洪灾37年。

经过长达5年的迁徙,九州人族均已迁徙天州,人数逼近了两万万,相较于没有迁徙之前的四万万,几乎可以说是死伤过半。

这些人要么是死在了路上,要么就是不同意迁徙,留在原地被大水吞没。

这些死去的人无人在意,因为生者仍在苦苦的挣扎。

天州高原土壤贫瘠,只能生出一些青草,有些地方甚至是永久冻土。如此恶劣环境并不是人越多越好,民众没办法自主的开垦土地,只能种需要灵石供养的灵稻。

而灵石是有限的,本来是用来给修士修行的现在一半以上都拿来给凡人种田。

虽然这些灵石全部都是从灵库里出来,本事上是属于仙人的财产。可这么多年来大家都靠着灵库吃饭,久而久之大部分修士都是依靠着灵库。

一宫两门把灵石的供给这么一砍,许多修士甚至无法维持日常的修行所需。有能力者直接出逃海外,有的宗门甚至举宗迁出去。

而绝大部分人是没有逃离九州的能力与气魄,因为天灾不只是针对九州,外部的环境同样恶劣。只不过九州带的两万万个拖油瓶,所以才显得艰难。

凡人的吃饭问题与修士的修行问题,一宫两门选择偏向前者。

最终矛盾爆发于仙道洪灾38年,仙道24大宗门大能,各方名宿,以及数万名修士齐聚上清宫与清玄道人对峙。

有人所求恢复灵石供给,有人所求放弃凡人,也有人只是求能安心修行。

当仙宫是给他们支付了足够的报酬,所有人都签下了契约。可如今38年过去,所有人都精疲力尽了,不想再为凡人的事情操心。

许多宗门甚至冒着被追责的风险,让门内弟子闭门不出,或是干脆把有天赋的弟子藏起来。

云华真人作为少数几个元婴巅峰,他站在清玄道人面前,拱手弯腰道:“还请清玄道长成全吾等,吾等只求重新归山修行,不再管红尘之事。”

清玄道人无言以对。

在法理上他占优势,所有宗门当年与一宫两门白纸黑字都签好了。帮助凡人渡过这次难关,灵库所掌握的灵脉四成赠予他们,同时还附带着许许多多的天材地宝。

如今天材地宝他们拿了,就差事成之后的灵脉。

可在情理上,他又无法责怪这些人。

他们已经尽力了,三十年没日没夜的奔波已经仁至义尽。如今舍弃灵脉,想要退出也难挑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