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僭越(第3/3页)

许莼将信将疑看着他,谢翊有些无奈,知道这次把他伤得厉害了,这是不信朕了。

他伸手慢慢抚摸他的眼睛,那里睫毛尚且还湿漉漉的,眼圈通红,也不知哭了多久,便拿了薄毯拉过来盖着他们俩:“不和你开玩笑,你若不信的,留在宫里住几个月,过了中秋,再派你出去,如何?任期也就三年,你做出些成绩了,回来朕才好提拔你。”

许莼大喜:“九哥肯留我住宫里?”

谢翊道:“竹枝坊那边过来便是了,我让方子兴带你进来,就宿在朕寝宫,行了吧?”

许莼这才讷讷:“九哥不怪我欺君僭越就好。”

谢翊哭笑不得,现在倒想起来欺君僭越了?他倒也不知如何和许莼说那些大道理,原本打点好的全都用不上,他只好道:“你如今要侍君,忠心耿耿,但若是明日又和朕说,后悔了,要做回君臣,那才叫欺君。”

许莼伸手抱住谢翊,不再说话,但手臂始终紧紧揽着谢翊,两人相拥着,听到外边夜蝉声偶然一两声,蛙声阵阵,与虫鸣声此起彼伏,许莼忽然听到了若有若无哗哗的雨落的声音,一抬头却看到榻上床头悬着他送来的雨棍,风吹过沙沙水声。

他心中一软,头又靠近了谢翊肩膀,低声道:“好似去年在别业的时光。”那时候只觉得两人情好,他刚刚得偿所愿,只觉得幸福圆满,不求天长地久,只求当时欢悦,平生足矣。

没想到一年之后,他竟做出了惊世骇俗之举,一点也不体面地不依不饶,死缠烂打,命都不要了,非要逼着帝王给他许诺,原来求而不得是如此酸楚难受,原来放手并非自己想象的如此容易,他既得到过,岂能轻易放弃?少不得贪得无厌,得陇望蜀。

谢翊轻轻抚了抚他的额头,却是试试他有没有发烧,低声道:“睡一会吧。”这么难走的路,怎么非要选呢。

作者有话说:

一、心中叫了卿卿,赶去闽州,却又止步,是因为犹豫挣扎害怕终于被理智战胜,于是决定放手,所以返回。是爱重才要放手,并不是厌弃,所以哪怕放手,心中也是要喊卿卿的呢。皇帝就是这个嘴硬。考题当然就是海事学院没钱没人没老师的难题,许莼圆满答了呀,虽然是嫁祸给了武英侯,但也顺水推舟选了最合适的人选。所以许莼是直觉型选手,以敏锐的直接和行动力来工作,谢翊是谋略型选手,谋定而后动,两人能够心心相印,也是一种互补。谈不上什么冷暴力,而是一方以为是体面放手,对方若是原本就惧怕,自然也就心照不宣退却,各自安好,毕竟两人从未当面揭破过身份,就可顺水推舟相忘于江湖。

二、高位者为了确保自己的命令能够贯彻执行,就是要准确强硬的一以贯之的命令,不能朝令夕改,不能心软的。更坚决更执着的领导者也更容易聚集拥护者。一旦做决定的人犹豫并且被下属看出来了,指令就很容易被执行走位。比如九哥这次的心软被亲近的苏槐看出来了,他的命令也就无法执行了。但是毕竟是人不是机器,总有七情六欲,从这一方面说,谢翊其实就是个并不足够冷酷的决策者,反而是被太后、摄政王、国舅和文臣们因为各自的理由故意将年幼的小皇帝培养成“圣人”一样的仁君,被架上了那个高高的位置,一时半会下不来,所以他有明君圣人的道德感包袱太重,无法正视自己的人性,也对所谓的“史书”、“青史留名”“谥号”这种东西非常在意。那是因为古代正统朝廷,对这些就是非常在意。传言魏征“自录前后谏辞以示起居郎褚遂良者“,唐太宗大怒觉得他是为了在国史上用皇帝的错误来体现他的清名,于是愤怒推倒魏征墓碑,并且取消公主和魏征儿子的婚事。还有历朝历代皇帝确实是时时有勉励臣子们青史留名、给文正谥号,死后配享太庙、凌烟阁之类等等,属实是常画的大饼了,就是连皇帝本人都很向往的大饼啊。

三、为了突出九哥的性格,前面已经铺垫了很多的细节呢,比如因为被诬告杀了摄政王,想到可能会被扣个不好的谥号,就愤而反抗。比如一直挺嘴硬的,但是其实心软重情,明明被生母伤害,仍然抱着幻想。

四、全文就这一点点酸酸楚楚小波折啦,不酸不楚没点波折哪里显得甜分外甜呢,这还是文案重要情节,得好好写哇,潦草写了并不好看呢。后边就是君臣朝堂夫夫联手事业线了,很甜很治愈很轻松的哇,还怕太平不好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