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94(第3/5页)

赵宝丫惊讶:“慧姨怎么知道我体寒?”她似乎没提过。

陈慧茹很自然的接话:“小蜜儿也体寒,我一瞧你就看出来了。”

赵宝丫了悟:“对哦,那小蜜儿有吃药丸吗?我从小就吃调理的药丸,春生哥哥的师父齐大夫开的。慧姨要是需要,我可以回去问问阿爹方子。”

陈慧茹摇头:“不用,我生蜜儿前就知道自己体寒,已经调理过了。蜜儿只是微微有点寒,吃错了东西容易拉肚子而已。”

“是药三分毒,总是吃药不好。你回去同你爹说,世间有暖玉,可驱逐寒凉之气。一块在皇帝那,一块在静亲王手里。”

赵宝丫点头答应下来,可回去她并没有把这话告诉她爹。以她爹的性子,要是知道这两块玉的下落,一定会想尽办法得到。她不是三岁小孩了,要从皇帝和王爷手里得到那么珍贵的东西肯定会付出更多。说不定她爹会因此走上和梦里一样的结局,她现在很好。

而且春生哥哥说过,他将来医术一定会很厉害,会治好她的。

她相信春生哥哥。

今日这事,虽然皇后娘娘出面了。赵宝丫还是担心苏少夫人会继续找她麻烦,干脆窝在家里不出去了。

还以为要在家里继续窝两三个月的赵宝丫,三天后就听闻苏家出事了。

起因是,宫里新进了一批乐人,皇后娘娘发现其中一名琵琶女和苏贵妃长得极为相似。细细审问下才知道苏贵妃并不是苏家女,而是那乐人和苏家的家生子所生。苏贵妃是贱民所生,进宫前也是贱籍,还曾委身于人。

皇帝因为吃了‘剩饭’震怒,直接将苏贵妃打入了冷宫,病弱的小皇子交由皇后抚养。苏家人欺君,原本是杀头的大罪,皇帝却只把苏尚书踢出了内阁,迟迟没有发落。

苏家人惶恐不安,苏少夫人自顾不暇实在没空搭理赵宝丫。

徐阁老一派频频上奏,要皇帝按照欺君之罪砍了苏尚书。然而,皇帝秘密召见过苏尚书后,只是暂停了他尚书一职,罚俸一年,没收了苏家名下两处玉矿。

黄金有价,玉无价……两出玉矿比十万两多得多了。

御史台的几个老家伙觉得皇帝委实荒唐,朝臣不管犯了什么错都可拿钱来抵罪。那今后岂不是人人有恃无恐,朝廷上下岂不是一团乱?

他们愤愤不平,当朝死谏。然而老皇帝压根不吃他们这套,让侍卫把撞晕的言官抬了出去。又道:“朕也不是什么罪责都会免的,比如说谋逆和贪污。”

众人不由的想起天禧二十二年的冯首辅,被如今的徐阁老检举贪污赈灾银子。

老皇帝确实毫不犹豫的削他的官,赐毒酒弄死了。

所以皇位和钱财才是老皇帝的底线?

赵宝丫了解这点后,觉得老皇帝对她爹真算是大方了。赵凛却不以为意:“要想刀快,自然要磨刀。”

老皇帝不知道从哪里听说,苏贵妃和皇后因为他女儿吵起来了。回去才事发的,拿了苏家的玉矿还很‘大方’的送了他三块上好的玉料。

可惜没有一块是暖玉。

他回家问过闺女后才知道苏贵妃的事是宝丫告诉陈慧如,陈慧茹捅给皇后的。

这事不仅老皇帝知道了和赵凛有关,一直关注赵家的陆尚书也知道了。

陆尚书因为悔过书的事一直记恨赵凛,先前去找花尚书和工部李尚书想搞赵凛。没想到花尚书一口拒绝了,李尚书模棱两可、犹犹豫豫的,不同意也不反对。

他恼火,就派人一直盯着赵家。

这会儿苏家事发,比他们家还惨。他立刻找到赋闲在家的苏尚书,道:“这次虽然是皇后出的手,但你可知苏贵妃事发的前几日因为赵修撰女儿的事和皇后吵起来了?李家、花家、陆家接连出事都和这个赵修撰有关,你家出事多半也是因为他的关系。”

“这个赵凛是个麻烦,留在京都就没好事。不若我们几个联手把他赶出京都?”

苏尚书压根不知道自家儿媳妇那点破事,你怀疑的态度看着陆尚书:“老夫记得你去找过花、李两家,他们没同意你?”

陆尚书郁闷:“别提了,老花在赵家丢了大脸,居然一口回绝了老夫。老李还念着赵修撰替他说的两句好话,他也不想想谁害的他。”

苏尚书押了口茶:“以陆家的实力要把一个小小的修撰赶出京都不是很容易吗?还需要我们四家联手?”

陆尚书憋屈:“你别看他只是个小小的修撰,哪家也不沾染。老夫可是查出他和大理寺卿邢大人有些渊源,皇帝也明显在偏袒他。我儿那事,皇帝明面上是让他闭门思过,实际上是在护着他。闭门思过出来后不仅没被打压,前几日还升了翰林院侍讲。这才几个月,徐阁老的儿子徐明昌也没这个待遇啊!而且,只要我动手,徐老贼必定是要横插一杠,大作文章的。这事,一家还真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