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一桩‘悬案’(第2/2页)

可第二天,我派出的人检查的时候,却发现车厢里设备,人,还有药方,全都不翼而飞。

得到消息后,我便连夜奔赴那边,晓白大伯也托人帮忙调查,但却没有找到半点踪迹。

也因此,我跟这边制药厂的合作不得不中止。

那失踪的设备,人,药方,也彻底成为一桩悬案。

前不久,晓白大伯提醒我,便是有人在调查这件事情,怀疑从一开始,那车厢里就什么都没有,是我在骗人。

从而悄悄把东西藏起来,不愿意合作。

但因为时间过去太久,而我这些年,虽然也忙着别的事情,但却再也没有涉足制药,所以我并不担心他们翻旧账能把我怎么样,毕竟当初我也是受害者。

可没想到,张勤华趁机造谣,说我当年把东西卖给了北边,有卖果的嫌疑,所以我全家都被带到这里。”

说到最后,周秉安脸上多了些疲惫,也为自己识人不明感到后悔。

“仅仅只是凭借张勤华造谣,应该不至于立即对您动手吧?”

李卫东有些疑惑。

刚刚在周秉安讲述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感知对方的情绪,可以确定的是,对方并未说谎,不管是找他帮忙的初衷,还是当年那桩‘悬案’,都是真实的。

从合营的时间点来计算,到现在也过去了八年的时间。

他还真得感谢周秉安这么看得起他。

毕竟八年前的‘悬案’,当初就算有什么证据,痕迹,这会也早就干干净净。

不过对于李卫东来说,只要当事人还没死,只要有一点线索,他就能把真相给挖出来。

因为没有人可以在他面前撒谎。

按照周秉安说的,那些设备可不是用手提箱就能拎走的,而且还是在火车上没有的,所以停靠站那边,肯定有人参与,甚至出动卡车。

所以,在李卫东看来,除非有人能跟他一样,可以凭空将东西变没有,否则必定会有线索。

至于说,周秉安提到,周晓白的大伯当年也请人帮忙调查过,没查出线索,就更不算什么了。

一个南边来的资本家,又有多少人真放在眼里?

哪怕看在周秉国的面子上,也不会尽心尽力,更多的还是敷衍。

否则真要认真彻查,当年不至于查不出来,更不会成为什么悬案。

“可如果他手里有证据呢?”

周秉安脸上流露出苦涩。

“证据?”

李卫东愣了愣,不是说造谣吗?

怎么还会有证据了?

“当年那批设备无法找回后,我曾去了趟北边,想着从那边购买一批,然后运回国,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结识了张勤华,对方是驻那边的工作人员。

并且在他的帮助下,我联系了几家药厂,一度签订了协议,但最终,因为某些特殊情况,导致双方没能完成合作,我也只能黯然回国。

原本以为,此事彻底告一段落。

过了不到半年,张勤华回国,因为有当初那段交情,以及晓白大伯的缘故,我们两家也慢慢接触起来,我跟张勤华也成了好友。

尽管我知道此人有些功利,但人活于世,谁又能真正摆脱功利?

加上那个时候我全家也刚搬来没多久,人生地不熟,有个认识的人也好。

可就在前两天,张勤华突然拿出我当年在那边签订的协议,并且故意弄丢,弄坏了几张,让本来的购买设备协议,变得似是而非,疑点重重。

并且,那上面关于我的签名,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也因为这份被颠倒的协议,我才被带到这里。

不过你也别担心,想要单凭一份不全的协议,就断定我卖果是不可能的。

等晓白大伯知道后,肯定会想办法联系那边的药厂,以及当年馆内一些记录,证明我的清白不难。”

周秉安最后明显有些言不由衷。

张勤华心机如此之深,从接触周秉安的时候,就埋伏了一手,并且直至现在才暴露出来,可见此人的可怕。

这样的人,会留下漏洞吗?

恐怕,即便周晓白大伯出马,也未必能证明周秉安的清白。

关键是,张勤华出手的时机,又准又狠。

正好是有人翻周秉安旧账的时候。

明显是想要直接置周秉安于死地。

或许,周秉安只是连带的,张勤华以及掀起此事的人,真正的意图是:周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