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农场记事第一弹(第2/3页)

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毕竟抛开年龄,只谈能力,李卫东绝对有这个资格。

这点,就连赵海峰等人也看得分明。

所以,他们已经做好了欢送李卫东离开的准备。

这三千斤粮食,便是他们提前为李卫东准备的欢送礼。

唯独没想到,人家不需要他们,就自己把粮食弄回来了,而且还是两万斤。

不过,哪怕李卫东众望所盼,也不打算离开。

第六农场可是他给自己预备的自留地,温室大棚刚刚建起来,卫东一号都还没培育出来,就这么跑了,算怎么回事?

这可关系到他未来的计划,不能半途而废。

而且,以他的年龄,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更不适合接替常庆波的位子。

副组长,副队长,这些职位,明显更适合他。

所以,在卫东一号没有培育出来,没有放卫星的前,他是不打算挪窝的。

一定会牢牢霸占这个副队长的位子。

这点,大队长徐闻是知道的,也没打算勉强他,大概是觉得等他撞了南墙,再回头。

便是审讯情报组扩编,也给了他两年的时间。

这两年,是给他施展的机会,也是考验。

因此,那些‘盼着’李卫东离开的,注定会失望。

“行,你出肉,我出酒,回头再让队长跟教导员,一人拿点别的。”

李卫东要请客,王宏伟肯定会响应,毕竟这也是拉近跟李卫东关系的机会。

不过酒菜得自备,不能在农场里吃拿。

跟王宏伟聊了一阵,李卫东便离开办公室,挨个去赵海峰以及教导员办公室坐了会,然后才来到温室大棚。

今天赵教授不在,不过自从这边种上甘薯苗后,便有两个技术员常驻。

他们平时休息睡觉的地方,就是果园那座屋子。

之前李卫东就让人给重新收拾了一番,不漏风不漏雨,住起来还算舒适。

李卫东转了一圈,也没提什么意见。

主要是他对这玩意也不太懂,他只需按部就班,在关键时候来个偷梁换柱,用自己游戏农场里长出来的地瓜,将温室大棚里的替换几十个,就过够了。

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地瓜,势必会作为下一批秧苗培育。

那么,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转完这边后,李卫东又来到果园另一边,这里,正热火朝天的干着。

原本,那墓室的入口就在山沟里,但这条山沟只有几米深,宽度也不过五六米,眼下看着还行,可等真正挖掘开始,必然会掏空果园下方,也会运出很多的土。

所以还得把山沟平整出来,修一条路,到时候方便往外运土,以及往里搬运东西。

钢筋跟水泥都已经从轧钢厂那边拉回来的。

在这点上,李副厂长倒是没有食言。

当然,李卫东也问过陈侠,轧钢厂的案子已经到了尾声,过了正月十五,基本就能结束了。

至于一机部到时候会不会还把试验放在轧钢厂,并不是李卫东能够左右的。

他只需要把这个消息提前传递给李副厂长,便算完成了‘交易’。

对方也得念他的情。

而只要这件案子结尾,也意味着他的一等功,就要下来了。

上次甄敬亭给他送的一等功现在还安静的躺在他游戏农场仓库了,农场这边也只有王宏伟知道。

李卫东没有宣扬的打算,更是瞒着家里面。

因为那件案子比较复杂,至今还在保密当中。

否则当初也不会由甄敬亭私下里来,而是有人敲锣打鼓,捧着大红花给送来。

这才是一等功臣的待遇。

但轧钢厂一案发下来的一等功,就得拿回家了,这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甚至还得明着来!

李卫东这边刚站定,孟大勇便顶着一头泥土从通道里钻出来。

“李队长,您老过来了,我这正想着过两天跟你汇报呢。”

孟大勇本来就瘦小,但这会看上去好像更瘦了,而且精神也显得有些亢奋。

估计是第一次负责这么大的工程,跟以往带着侄子刨坑挖墓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再加上,李卫东答应过他,只要他能完成防空洞的建设,就允许他回家。

甚至他还能为他侄子‘赎罪’。

所以,他对李卫东的感激,尊敬,也是发自内心的。

毕竟真要说起来,李卫东还救过他一命。

“您老这种称呼以后就不要了,叫我李副队长就行,这边进度怎么样了?”

李卫东直接问道。

“是,您……您的话我记住了,前两天,我在这上面打了不少洞,基本摸清楚了下面的情况,土层的粘度,硬度,都比我想象中好了不少,只要规划好,完全可以直接挖掘,然后在用钢筋水泥加固,保证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