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伪)相亲(第2/3页)

聪明点的男人,会把女人的手塞自己怀里,既暖和了手,又拉近了关系。

就是有点伤风化,容易被人指指点点。

所以一些隐秘的地,就成了首选。

李卫东把自行车停好,从专门看自行车的大爷手里接过张半截的票,对方则把另一半塞他自行车座子底下。

看一天,是两分钱。

半天,一分钱。

不按小时。

公园门口,李卫东一眼就看到了早早等在那里的冉秋叶。

“等久了吧?”

李卫东其实并没有迟到,只是这年头的人,因为大部分都没有手表,所以不管做什么,都会尽量提前出发,别耽误了事。

“没有,我也刚到。”

冉秋叶落落大方的看着李卫东。

说实话,光从长相上来看,李卫东肯定是达标的。

而且,冉秋叶也不是那种只注重外表的人。

真让她踌躇不定的,还是李卫东的年龄。

“那咱们到里面走走。”

“好。”

说话间,两人就朝着公园里面走去,肩距差不多一米。

“先跟你说说我家里的情况吧,我家姑且算是书香门第,父亲以前是教授,现在身体不好,待在家里,母亲在家照顾父亲。

我还有一个哥哥,在国外读书。

至于我,你也应该了解了,就是个当老师的。”

冉秋叶率先开口,把自己的情况交代了一遍。

她这种,就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只是听到对方有个哥哥在国外,李卫东心中一动。

难道这才是梁文龙怀疑对方的真正原因?

尽管如何,但李卫东表面上仍旧不动声色。

“我家倒是挺简单的,父亲在报社上班,生母在我刚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所以没什么印象,从小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直到不久前,才跟奶奶搬到城里来住,目前在监狱那边的农场上班。”

李卫东也简单的介绍了下自己的情况。

不过,他并没有提起自己是算个编外公安的事情。

至于阎埠贵有没有跟对方提起过,他就不清楚了。

实际上,阎埠贵还真没有说这个。

因为那天晚上张秀珍去他家的时候,阎埠贵还问过一嘴。

当时张秀珍想着李卫东的公安身份,就是个临时的,不算正式工。

相比而言,农场那边的正式工明显更重要。

这也是当下普遍的观点。

正式工等于铁饭碗,等于后半辈子的保证。

听完了李卫东的介绍,冉秋叶并没有觉得门不当户不对。

这是属于封建社会才有的观点。

在当下说出来,容易犯忌讳。

相反,工人阶级才是眼下的主流思想。

就好比五十年代,农村人人以贫下中农为荣。

这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其实,一开始阎老师跟我说了你的情况,我是拒绝的。”

冉秋叶犹豫了下,终究还是敞开了说。

眼下可不兴谈好几年恋爱,基本认识了以后,来往个几次,见见双方家长,就差不多该定下来的。

前前后后,从认识到结婚,一两个月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她这会不说清楚,等于是在耽误人家。

“是因为年龄还是家庭?”

“年龄。”

冉秋叶很肯定的回答。

她从未觉得李卫东来自农村,就看不上对方。

“你也知道,我比你大六七岁,如果咱俩结婚了,别人会说你闲话的。”

“那你为什么答应见我?”

说实话,李卫东并不是很在意年龄的问题。

相反,这年头如果给他介绍个十七八岁的姑娘,他还真不愿意。

因为营养不良,如今十七八岁的姑娘,跟个黄豆芽没什么两样。

不像后世,这个年龄的姑娘基本都已经发育完全,青涩中透着成熟,鲜美又多汁。

“主要还是不想辜负阎老师的一番心意吧,而且我可能有点事情要麻烦你。”

冉秋叶说到这里,明显有些不好意思。

“什么事情?”

相比跟冉秋叶谈情说爱,他更希望谈点正经的事情。

尽管冉秋叶长得也挺漂亮,但他还不至于见色起意,更何况,他接触对方,本来就是‘不怀好意’,是带着目的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很难投入感情。

“你在哪个农场上班?”冉秋叶又问道。

“第三农场。”

“这么巧?”

“巧?”

“嗯,其实我大伯之前犯了点错,如今就在第三农场改造,不过那里一般不让家属探视。

只是最近天气冷了,我爸跟我伯母时常担心大伯的情况。

所以我想麻烦你给他捎点东西过去,不知道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