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精神病院的误诊(第2/3页)

小孟,我看病历里明确写着,病人在入院前就存在着抽搐的情况,现在你们已经用药一周了,你告诉我,抽搐症状为什么没有消失?或者说频率有没有减少?”

孟医生汗也下来了,其实经过一周治疗,他内心也意识到自己翻车了。

但他不是那种恶劣医生,为了自己的面子隐瞒病情,于是实事求是说道:

“林院长,病人入院后抽搐症状的确没有减少,而且在他清醒的时候,仍然会出现骂人、情绪激动想要摆脱束缚的现象,治疗一周,疗效并不明显,所以我还在想要不换药上。”

林院长没好气地看了一下这个下属医生:

“还换什么药呢,病人不是精神病人,你再用药也是无效的,病人的问题在脑子里,这是脑外科或者神经外科的疾病,让他出院吧,换家医院瞧瞧。”

孟医生赶紧点头:“好的,我马上通知家长。”

钟恒源和杜文娟夫妻赶到医院,从医生嘴里得知自己儿子得的不是精神病时,是又喜又忧。

喜的是不是精神病,那就不是最坏的情况。

忧的是诊断还不明确,没有找到病因就没办法治疗。

孟医生认真说道:

“你们还是带病人去人民医院瞧瞧吧,现在人民医院新开业,所有的检查设备都是进口的,也是国内最先进的,可能还可以查出你们儿子到底得了什么病。”

钟恒源重重点头:“好,我带儿子去人民医院。”

杜文娟则抱着儿子,轻声在安慰她,但她发现儿子似乎变得更胆小,更内向了,甚至隐隐跟妈妈有一种抵触情绪。

病情反而越治越糟了。

急于给儿子治病的钟恒源和杜文娟马上带着小名浩来到了越中人民医院。

刚进医院门诊大楼,两夫妻就被里面宏伟的大厅给震憾到了,表现得跟旁边几个农村大叔大婶是一个样的。

这种感觉,就跟后世的那些巨大的高铁站候车厅是一样的。

杜文娟回过神来有点发愁:“老公,我们该给小浩看哪个科?”

钟恒源想了一下说道:

“孟医生怀疑是脑子的问题,那就应该找神经科(这时候神内和神外还不分家,神外一般医生不设立,因为开颅手术吃不消做)。”

“神经科,那哪个医生好一点呢?”

“闹,那边有医生的简介拦,我们去瞧瞧。”

陈棋为了方便医生就医,同时也是为了宣传医生个人,所以给每位医生都拍了照片。

这种照片可不是很土的证件照,面是穿着工作服,戴着卡牌,然后摆出一个个姿势的艺术照,就跟后世牙科医院的宣传照一样。

医生照片下面则会详细介绍医生的职称、毕业院校、工作经历以及善长领域。

陈棋自己就排在最上方第一个位置,一个英俊的年轻医生,戴着金丝眼镜,侧身回头照,显得非常帅气,也非常自信。

这些照片如果仅仅是越中医院的医生肯定不够分量,毕竟越中医院的底蕴太差了。

所以陈棋把海东医大来坐诊的专家教授们的照片也全都放了上去,里面还有海东省唯二的两位学部委员。

好家伙,那一排的教授副教授,绝对能唬住绝大多数病人,让越中医院显得更加高大上。

钟恒源和杜文娟在照片里寻找了半天,终于在照片里找到了神经内科主任夏华医生。

照片上的小老太太双手抱胸,正微笑着看着镜头,一看就是大教授的模样,让病人心生好感。

钟恒源回头看了一下,大厅的另一边就是挂号窗口,于是赶紧过去:

“同志你好,请问夏华医生的今天还有号吗?”

“你好,夏医生今天没号了。”挂号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不像以前那种爱搭不理的样子。

“那明天呢?”

“明天也没了。”

“后天呢?”

“后天也没有,最快也要一周后还有少量号。”

钟恒源轻叹一口气,心里有点小小抱怨,这越中医院名气干嘛那么大,外地病人太多了,搞得他们这些本地人想看病都挂不到号。

“那就给我来一个下周的号吧。”

“夏医生属于专家号,一个号要10块钱噢。”

“这么贵?”

钟恒源又吓一跳,以前看病一个号子只要1块钱,这还是涨价后的结果,以前都是2毛、5毛,好家伙越中医院一涨就涨到了10块钱。

其实这是陈棋的主意,故意这样设置的。

普通号便宜,一个号1块钱,鼓励小病小灾的都挂普通号,没必要去占领专家号,把专家号让给更需要的重病人。

这样小医生们也有更多机会接诊病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临床水平能快速提高。

至于说小医生搞不定的病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