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烧伤年会改越中(第2/3页)

毫不知情的倪教授看了看自己手表,还是非常惊讶的:

“乖乖,越中医院真的只用了10%的正常皮肤,覆盖了80%的烧伤创面啊,而且整台手术做下来只用了1个半小时。”

(有些不重要部位未覆盖)

彭教授也在脑子里复盘刚刚的手术,这时候也是兴奋地一拍扶手:

“好好好,这个手术解决了两大难题,一个是大面积烧伤自身皮肤难以支持和覆盖全身植皮的难点,另一个就是臭豆腐植皮术简单易行,技术要求不高,非常适合推广,越中医院太厉害了。”

王奇正教授则有些担心了,原本海东省烧伤科最好的是海医二院,现在看来是打不过越中医院了,他要不要提前跑到越中来工作?

倪志华教授则是谨慎乐观:

“别急别急,后面还有3个病人需要移植呢,看看手术能不能成功,另外还要看移植后的皮肤能不能存活,这都是问题。”

祝良工教授和安永春教授则是没有发表意见,手摸着下巴还在回想之前的手术。

彭永言教授突然说道:

“你们说,我们把全国烧伤年会安排到越中来开怎么样?同时出现4个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机会不多,让全国同行都来参观学习一下。”

王奇正教授关键时刻肯定要帮自己人,于是赶紧点头到:

“对,彭教授这个办法好,领导解决问题喜欢现场办公,咱们烧伤学会也要学会现场教学呀,如果越中医院这4台手术都成功了,那他们就是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呀。”

倪志华教授显然不乐意,因为全国烧伤年会是在沪海招开,东山医院是东道主,他还想跟全国同行展示展示东山医院的成果吹吹牛呢。

“这样不好吧,沪海那边都定好招待所了。”

结果之前没吭声的祝良工教授却开口了:

“我也赞同在越中招开全国烧伤年会,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如果越中公式和经验是成功的,并且能顺利在全国推广开去,那我们华国的烧伤外科就可以称霸全世界了。”

安永春教授也举手表示赞同。

5个常委有4个同意,倪教授一个人反对也没用。

幸亏这年头的医学年会不像后世搞得那么隆重,这年头也没有药商赞助,大伙儿出去开会为了节约经费,住的是招待所,开会场地往往选在当地医院会议室。

沪海离越中也不远,坐火车几小时的事情,到时一个通知下去,让参会人员临时转道越中也不难。

烧伤外科在八十年代其实属于冷门学科,跟陈棋第一个玩的唇腭裂学会,或者说整形外科学会一样,都是“小学会”。

为啥?因为病人少呀。

想想八十年代,老百姓刚刚吃饱饭,再早几年连饭都吃不饱。

谁家碰到烫伤烧伤了,想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在家用酱油或者狗油敷一下,讲究点的再弄点中草药,几乎没人送医院。

大城市有烧伤外科的病人,病源一般都是来自公伤,厂里的报销那种。

否则像越钢厂三个工人这样的大面积烧伤,费用都是上万的,八十年代能掏几万块钱治疗烧伤?可能吗?

另外烧伤外科主要的病人就是以部队为主,国家对自己的士兵还是很重视的。

重庆公式也好,南京公式也好,其实就是部队医院研发出来的,占了三分之二的主流公式。

所以说说是全国烧伤外科学会年会,其实参会的医生并不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只有50个医生。

医生少,意味着会议组织工作简单,船小好调头嘛。

当彭教授把这个提议跟郭元航书纪说了后,老郭同志整个人都兴奋了:

“好啊,没问题,全国烧伤年会在越中招开,我们越中医院全程都赞助了,住宿住我们包了,会议室咱们医院也有现成的,保证让会议顺利进行。”

越中医院有钱,老郭说话都有底气。

陈棋一听也乐了,想不到自己原本是想帮着越中医院创收的项目,居然网到了一条大鱼。

如果全国烧伤大会是在越中医院招开,这可是免费的广告呀,越中医院烧伤外科的知名度就能快速打开,被更多人知道。

如果越中医院能成为全国大面积烧伤重点医院,到时就不缺病人,这可又是一个创收大户呀。

烧伤科跟内镜手术还不一样,内镜手术收费是真心不高,一台手术收个几百元到顶了。

但烧伤外科可不一样,一系统抢救,用到器材和药品那都是天价。

一代代血制品,一瓶瓶进口药,再加上要进行反复多次手术,一个烧伤病人等出院,没有上万元根本就下不来。

就比如越钢厂这几位工人的医药费,到目前为止,越钢厂已经掏了5万多了,后续治疗还要一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