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进口头孢50美元(第2/3页)

“几位教授,不是你们过时了,而是医学总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不能眼睛只盯着临床,重临床轻科研的后果就是完全没办法进步,永远只能看着外国人的后背。”

陈棋没说的是,这种差距后来不但没有改正,反而越拉越大,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也是陈棋这一世想要弥补的。

祝教授自嘲地笑了一下:

“重科研,可是搞科研是需要大量经费的,还需要有一个轻松的科研环境,可是咱们有啥?眼睛一睁开,想的都是今天科室要收几个病人?业务多少?利润多少?月底能发多少工资?房贴能不能到位?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哪来的科研经费和支持呢?”

安永春教授看气氛沉重就开了一个玩笑:

“钱还是有的,如果领导们能少些业务接待,把出去请客吃饭,迎接各级领导检查参观的接待经费省下来,就足够我们搞科研了。”

王奇正教授是海东省当地的专家,对于越中医院的情况了解更多,于是也打趣道:

“你们瞧瞧,还是越中医院有钱呀,听说今年光是国外赞助的经费就达到了2000多万美金,现在越中医院又是造大楼,又是引进先进仪器,又是大搞研学,你们羡不羡慕?

而且你们不晓得,陈棋同志开办了一个内镜国际班,20个名额,每个名额收费30万美金,就这样又可以进账600万美元的外汇,要说国内最土豪的医院非越中医院不可。”

嚯~~~~

这些外地教授再一次被惊呆了有木有。

越中医院一年光是外快就赚了差不多3000万美金,是问国内哪家医院有这么豪横?

彭教授苦笑了下:

“怪不得国际论文发表数量,越中医院这么一家地方性医院成为了全国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看来陈棋同志不是舍得花钱搞科研,他是真有钱搞科研呀。”

王奇正也笑呵道:

“咱们海东医科大学也沾了不少光,大学和医院之间还有好几个项目在合作,搞好了又是好多篇国际论文,怎么样,羡慕吧,要不你们这些老家伙都来越中工作嘛,陈棋同志要大力发展烧伤科,肯定不会吝啬科研经费以及你们个人的待遇。”

“被你说得心动了。”

“哈哈,可以考虑考虑!”

几个老教授都开着玩笑,但陈棋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比如彭永言教授不但是西南医院的院长,还是部队系统的,哪里是说走就能走的?

倪教授心里想着隔壁几个越钢厂的工人们,便问道:

“陈棋同志,你们既然有最先进的设备,那么对于出现的感染,你们手上是不是有更先进的药物?”

陈棋点点头说到,有!

“我们手里的确有最先进的抗菌药物,不过我们用什么抗菌药可不是随便用的,而是要根据病人的药敏实验和细菌培养结果来选择抗菌药。”

八十年代的国内是很少做药敏实验的。为啥?

因为这个时代的华国老百姓,几乎就没怎么接触过抗生素,吃的“消炎药”很少很少,没钱买呀。

至于是买来的鸡鸭鱼猪等家禽,一来也没钱常买,二来这年头的家禽可不兴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人都吃不起,还给牲口吃?

所以这年头的食品也是绝对安全的,绿色无公害食物,这样又少了一个抗生素接触。

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人体对什么样的抗生素都有效,都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疗效显著。

(近段时间,作者所在地区“支原体”非常流行,感染率很高,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上也很多,笔者医院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利用肺泡灌洗直接获得病原微生物,并做耐药实验。

取得的100份支原体标本里面,有96份都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耐药率达到了96%,这个是非常夸张的,也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如果你是支原体肺炎,咳嗽高热,大环内脂类药物几乎都无效,这样就没有别的什么药物可以用了,然后我们医生就不得不大剂量上激素……)

倪教授又追问道,“那你们细菌培养结果如何?又用了什么药?”

“单单就我们手上这两位病人,因为烧伤时间太长,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的细菌,我们采用的是瑞士罗氏制药的头孢曲松,以及德国赫斯特公司的左氧指沙星针。”

几个教授一听又吓了一大跳:

“这投入可大了,光是这个头孢曲松针,一支就要50美金,你们这得花多少钱呀,病人能承受得了这么多医药费吗?”

在国内做医生就这么苦逼,因为你首先就要考虑病人能不能承受,而不是瞎开药。

有人经常指责医生瞎开药,乱开药,导致天价医药费的产生,让病人和家属生不如死,因病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