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发明了越中公式(第3/3页)

一大群人进无菌病房,里面还躺着一个全身创面暴露的烧伤病人,这个其实是有点不合规的。

所以陈棋给这群老头消毒的时候,是消了又消,并且由他亲自做介绍,减少进去的人员。

彭教授、倪教授5人进入病房以后,瞬间就有了不同的感觉。

东山医院这边的病房因为在抢救病人,所以人进人出显得乱糟糟,什么无菌操作根本无从提起。

而越中医院病房里,除了病人安静躺着外,就是机器在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显得安静又有序。

其实这就是人工诊疗操作和现代化诊疗操作的一个最大区别。

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病床上的两位病人表现得都很平静,再比较一下东山医院的两位工人师傅,那只能用哭天喊地来形容。

几位老教授有太多问题想问,一时不知从何问起。

陈棋开始介绍起两个病人的病情来,当听到两个病人是自己在家用锅底灰和中草药当敷料,自己治疗后,一个个都惊呆了有没有。

这已经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了。

然后陈棋又介绍了入院后的治疗,比如他详细介绍了冬眠疗法在清创时的应用,这又让几位教授第二次惊呆。

然后陈棋又介绍了入院后的补液情况。

彭教授眼睛又是一亮,“陈棋同志,你说你们的补液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是这样的,我们参考的是重庆公式,也就是第一个24小时输液量是,病人公斤体重×烧伤面积×烧伤系数,成年人是×1.5,2岁以上的儿童×1.8,另加再加基础水分2000ml。”

陈棋看到西南医院的彭教授嘴角往上翘,而东山医院的倪教授嘴角却是往下伸展,便来了一个反转:

“但是,我们也没有完全按重庆公式走,比如我们主张重度烧伤病人,晶胶比例是1:1。另外,我们第一袋液体上去,用的是高渗盐水而不是等渗盐水;还有一个,我们用的是全血而不是血浆或代血浆。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我们的补液量是不固定的,之前我所说的重庆公式只是一个参考,具体要补多少是根据病人需求来调整的,病人需求多少,我们是根据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和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的。”

陈棋的话说几个老头一时消化不了。

因为越中医院的治疗,看似跟重庆公式接近,但本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彭教授的兴趣大增:“陈棋同志,你这简直又创造了一个越中公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