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时机很重要(第2/3页)

他对此持怀疑态度。

周新倒是很开心,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住友是不可能把这些技术卖给他们的。

半导体产业涉及到的点太多,就好像完成任务点亮拼图一样,有的拼图不是靠钱能点亮的,时机很重要。

而且即便新芯已经是半导体行业的庞然大物,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新芯也不过点亮了整个拼图的四分之一罢了。

“让师兄继续和住友那边保持联系,吊着他们,看能不能让他们掏出更多的技术来,钱不是问题,现在是30亿美元的预算对吧,我们把预算提高到50亿美元,看能不能多掏点东西出来。

另外瑞萨那边看他们愿不愿意打包出售,如果不愿意的话,是否接受入股,并不一定得收购,入股也是选项。”周新最后拍板道。

等高层会议开完后,关建英单独找到周新,他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老板,我们收购住友的技术后,是不是要专门成立一家半导体材料的公司,去运营这块业务?”

周新笑道:“是的,关叔,你对新成立的公司感兴趣?”

关建英摇头:“不,我只是觉得我们涉及到的面太广了。

我总觉得我们需要像英特尔那样把精力进行聚焦,聚焦在核心业务上,我们现在的业务有点像摊大饼。

过去我们也是摊大饼,因为大饼面积摊的很大,质量却没有因为面积大而变薄,所以我没有提出来有问题。

这次又要进军半导体材料,这一行业虽然和半导体沾边,但它其实和芯片的关联并不是那么大,所以我的疑虑是,我们是否需要花这么多钱,再次开辟一个新的赛道。”

50亿美元可不是小数字,50亿的现金更不是小数字,再加上周新的眼光,拿去投微软、英特尔、谷歌这类公司足以给他带来百倍收益。

百度已经被拆分成新百度和谷歌两家公司了,因为百度在麦道夫一案中造成的影响太坏,新百度的市场份额远不如谷歌。

同时因为百度拆分,微软也提前了四年时间推出了搜索引擎业务,也就是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放异彩的Bing。

周新完全能理解关建英的想法,新芯内部肯定有很多高管,都有类似的疑虑,新芯为什么要搞这种横向扩张,想把触角伸到半导体行业的每个角落。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半导体产业更是经济全球化的经典案例,全球各地的企业进行合作,高度分工,最终生产出成品,这符合发展潮流。

没有哪家企业会想自己一手包办,更别提半导体这样涉及上下游的行业了。

IBM会在芯片制造式微后把这块业务抛弃,英特尔会在芯片制造不及预期后把芯片代工交给台积电来做,德州仪器在芯片制造技术落后后会把这块业务打包出售,这都是高度分工的体现,细分领域交给最好的企业来做,自己只负责自己有优势的那一块业务。

而新芯这种反而是异端,当然市场上像新芯这样的异端,还有三星,三星也属于异端。

周新苦笑,他也不想这样,但这些都是为未来未雨绸缪。

别人把你当成对手,你没有拒绝的权力,你只能接受来自对方的区别对待。

“关叔,我理解你的意思,主要是我觉得像这类技术平时很难买到,这次既然有机会,那就买来玩玩。

新芯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有资本任性一下。

你可以理解成尝试,到新的领域试试水。”周新说的轻描淡写。

关建英听到对方这样说,他默默点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因为确实如周新所说的那样,新芯可以任性,新芯的血够厚。

就好像微软,它可以去做MSN,去做游戏主机,去做搜索引擎,去投资AI,去收购暴雪,他失败再多次,他的基本盘还在,他就无所谓。

新芯从营收和利润上来说,已经超过微软了,所以他们有资本去进行尝试。

更别说,半导体材料完全是围绕他们的主要经营业务来的。

……

“周新,来帮我看看,我们设计的智能手机怎么样。”曹永罗递给周新一款智能手机,外观酷似Mphone3。

曹永罗和周新合伙成立的永新科技,借助曹家背后的能量,以及Matrix供应商的身份,在粤省发展得相当迅猛。

Matrix一年5000万台的出货量,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组装订单和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零部件都是交给永新科技来做的,永新科技的地位就相当于富士康。

周新接过手机后问:“你也打算开始做智能手机了?这怎么这么眼熟呢?”

周新摩挲着这台手机,手感不错,虽然用的是塑料背板,但是却没有廉价感。

曹永罗摇头:“这是我投资的一家智能手机公司,他们最新的产品,今年年中发布,我拿来给你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