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最后的希望(第3/3页)

“另外我可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从很早开始半导体行业被霓虹、欧洲和阿美利肯主导,但进入到21世纪之后,半导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霓虹在半导体领域的存在感不断减弱。

我认为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阿美利肯的贸易监管,让霓虹在半导体出口上面临很大的劣势,这种劣势在和高丽企业竞争的时候格外明显。

本身高丽的成本就比霓虹低,再加上阿美利肯的贸易监管。

因为新芯科技旗下有小米电子,小米在进行供应商管理的时候发现,同样的芯片,高丽的报价能比霓虹低70%,霓虹的品质能比高丽的好70%吗?

恐怕不行吧。

这导致了霓虹企业在出口端是没有竞争力的,这点我认为霓虹需要和阿美利肯重新签贸易协定。”

阿美利肯的贸易监管几乎是致命伤,这让三星和海力士逐步蚕食霓虹半导体的传统优势领域。

“第二就是国际趋势是芯片制造和芯片设计分开,霓虹在芯片制造领域较为薄弱。

弯弯地区有联电进行芯片设计,有台积电进行芯片制造,新竹科技园区离申海也很近,如果单论飞机的话两个小时就够了。

弯弯地区的芯片制造和华国之间关联的非常紧密。阿美利肯和高丽都是自成体系,硅谷自身就有芯片制造企业和芯片设计企业。

而霓虹和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就很浅,几乎是站在上游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角度进行合作,霓虹的芯片设计宁愿找硅谷也不考虑和华国的芯片制造企业合作,这导致成本就更高了。

当然根据我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因为这两年大家都没钱,所以霓虹来张江谈合作的芯片制造企业慢慢在增加。

最后就是霓虹的数字化产业落后,这也是很致命的因素,在智能手机时代,我好像没有怎么听到霓虹企业的声音。”

胡正明说的很坦诚,都是霓虹半导体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座记者心里都闪过一个念头,不愧是新芯集团的总裁,对霓虹半导体的现状总结的如此到位。

对胡正明来说,我都打算从霓虹这里进货了,能不把你们给调查清楚吗?

ASPLA你们霓虹芯片制造最后的希望都能卖,其他想必也能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