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优势(第2/3页)

“刚刚赵总提的想法,我认为这不是我们现在要担心的问题,腾讯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

腾讯一直都围绕着即时通讯软件发展,这是他们的传统范围,他们并没有像搜狐、盛大这样在所有领域扩张,我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其实是比较弱的。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我们和腾讯的直接竞争关系只停留在即时通讯软件领域。

而且即便腾讯像搜狐和我们一样,陆续进入其他互联网领域,我们也不用现在来担心这个问题,等到那一天,全行业都会警惕腾讯带来的威胁的。”

在当下腾讯和阿里都属于固守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企业,反而在所有领域全线出击的是网易、搜狐和盛大。

“等到那一天就晚了,腾讯能够像微信的快速增长一样,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不不,这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你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米预装机的应用数是有限的。

你预装机三款应用,消费者会支持,你预装机30款应用,消费者看到只会想第一时间删除个遍。

这不现实。”

小米的突然发布,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在华国正式拉开了序幕,微信用户的爆发式增长更是让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注意到了这种玩法的威力。

此前,无论是周新还是腾讯都常年活跃在海外,包括一些概念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们通过各种渠道也听说过,但是从来没有直接的认识。

像周新在硅谷接受采访时无数次提到的生态体系构建,生态体系运营,单个互联网模式在面对生态体系的时候不堪一击。

小米和腾讯的携手算是生态体系运营的小小尝试,便让华国互联网企业们记忆深刻,大家几乎都在思考和网易同样的问题,腾讯一旦用类似的手段和自己竞争,自己能挺住吗?

“这段时间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多了很多,电脑应用的创业者比例明显下降。”李静宜语气欢快。

作为脸聊的第一个投资人,脸聊估值数十倍的增长,并且还有大量机构愿意为这高估值买单,李静宜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眼光。

当然高盛内部有声音说,脸聊这个项目是周新帮她把的关。最开始李静宜听到类似传闻的时候很想辩解,但是后来自己仔细想想后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职场不是学校,没有人在意你是怎么做到的,大家只看结果。

结果就是她借助这一个脸聊项目,就成为高盛整个VC部门收益最高的人。

本来她还想在高盛大展拳脚,借助这个开始,做出一番事业。

但随着周新的回国,李静宜也从高盛总部空降到高盛申海的办公处任职,担任高盛在整个华国地区风险投资的负责人。

“怎么样,换了一个工作环境之后习惯吗?”周新问,他很了解移动互联网对风险投资来说变化太快,要完全重新构建投资逻辑。

大家的工作存在重叠的地方,所以李静宜在很多时候都把周新当成学习的对象,从周新身上学到的眼光和看待互联网行业的角度确实能在很多时候帮她大忙。

但是华国的投资生态是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

“不太适应,怎么说呢,我一直都知道高盛存在很多灰色的业务,对高盛来说这些灰色业务能给链条上的每个人带来好处。

但是这一块我之前没有碰过,也不感兴趣。

大概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所以我一直被保护的很好,不需要沾染社会的灰色面。

回华国成为风险投资部门的负责人之后,岗位更换,角色更换,难免要接触到这些东西。

从高盛进入华国开始,给高盛带来巨额收益的项目从来都不是靠互联网,即便阿里的回报率超过了百分之两百,对高盛来说依然只是他们在华国业务中一笔微不足道的生意。

过去高盛在华国最大的收益来自于前两年推动华国石油集团合并,然后顺利推动华国石油公司在港交所和纽交所上市。

这笔生意帮华国石油在美股募集了30亿美元,在港股募集了200亿港币,高盛也在其中赚的盆满钵满。

后续工行、移动、平安的上市都有高盛的身影。

高盛在华国有非常多的业务,他们的投资领域遍布每个行业,互联网只是他们涉足的一小块业务。

这和我之前在高盛只需要负责看某个特定领域的项目,投资逻辑和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自从去年回国之后,我感觉我的工作节奏变得非常充实。

接触了非常多此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今年高盛的IPO部门又要帮华国石油在A股上市,IPO部门才是高盛华国的主要利益来源,风险投资部门最多算个添头。”

高盛亚太地区的IPO部门养着一帮“大爷”,不用干什么活,年薪以百万港元起,这帮人就是专门帮高盛寻找可以运作的IPO项目,在中间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