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余额宝的推出(第2/3页)

但是周新不在乎,他手握几百亿美元,又有战无不胜的战绩,他看好一个方向甚至不需要自己出一分钱,只要他说我看好这个方向,大家给我打钱,从高盛到淡马锡,有两只手数不完的顶级投资机构会给他打钱。什么PPT、盈利模式都不需要,甚至连方向都不需要,只要周新说我要投资。

国内的企业和新芯在研发上根本比不了,周新不在乎钱,钱对他来说只是数字,人生如果是游戏的话,金钱对他来说没有意义了,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把钱投进研发里。

加上周新在产品上有着远超一般人的嗅觉和直觉,这让新芯的模式几乎不可能能复制。要想复制新芯模式,需要满足两点,企业所有人不在乎盈利,企业经营者有足够的眼光。

国内大部分企业打着科技型企业的名头,实际上还是资源型企业,靠的是人力成本,研发投入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如从国外企业手里买技术来的好用,复制别人已经走成功的路永远是最快的捷径。

国内企业的创始人,他们最擅长的是营销、资源整合、压迫员工等等,他们的技能点往这些方面点了,从资源驱动型企业往研发创新驱动型企业去转,几乎不可能。

尽管进入到千禧年之后,从国家层面对于商业已经从强调政治的时代向强调知识的时代在进行转向,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学新芯的模式还需要时间……”

狐疑上的回答更多是浮在表面,媒体能联系到更多资源,甚至能去新芯集团实际考察,媒体们的角度则更加刁钻,不仅是研发上的投入其他华国企业很难学,内部高度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福利待遇保障这些也学不来。

当其他企业还在研究信息化是什么的时候,新芯已经是高度信息化的企业了,领先的实在太多了。

……

周新回国之后,无论是燕京的媒体还是申海本地的媒体都想找他采访,他全部都回绝了,因为没有意义,他已经够出名了,不需要更出名。

对周新来说,与其参加访谈类节目,不如搞个个人博客,在个人博客上更新自己的想法,这样想说什么不想说什么完全由自己来掌控。

不过现在周新完全不想去想这些,他只想搞事,回到国内之后之前不敢做的事情,现在可以做了。

进入到2004年之后,随着二维码专利的开放,其他电子支付软件也在纷纷赶上,为了争夺NewPay的市场份额都不遗余力,更别说有不少新的电子支付渠道冒出来。

当然由于NewPay过去的垄断地位过于明显,NewPay在市场份额上依然遥遥领先,最先被蚕食的市场份额反而是X.com。

现在市面上陷入怪圈,其他电子支付软件搞活动,NewPay的市场份额反而很稳定,没有掉多少,但是X.com的市场份额就掉的厉害,是NewPay的好几倍。

但是周新还是想搞事,之前在阿美利肯的时候不敢把余额宝这一大杀器拿出来,现在他不怕了,先搞余额宝,然后在把P2P的概念借别人的口说出来。

提前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把08年的金融危机时间往后推,把余额宝、P2P拿出来,把泡沫吹大,这套组合拳下来,到时候危机爆的时候会比原时空严重得多。

还有隐藏的一招就是等到2008的时候,比特币的概念被提出之后大肆宣传,表达对这玩意的看好,把虚拟货币再加上,泡沫就彻底齐活了。

当然周新不会去吹虚拟币或者炒作虚拟币,他会去宣传区块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华国联手推出数字rmb,借助数字rmb推出货币桥项目绕开Swift的限制。

一切的一切要先从推出余额宝开始。

“彼得,我认为现在是个不错的时机,NewPay的全球用户数已经接近1亿了,我们可以推出一些金融类产品给客户选择。”

利用流量为金融产品带货,这套玩法不需要周新提,之前彼得·蒂尔就和周新提过,他想把华尔街的一些基金、理财产品放上去,相当于NewPay从管理费里抽成,作为一个中间方。

但是被周新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判断理财产品的好坏,一旦出现亏损,用户可能把矛头指向他们,会为NewPay的推广带来危机。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NewPay的地位足够牢固,加上周新打算推出的是风险极低的货币基金。

周新在电话里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说了之后,彼得·蒂尔听得已经兴奋起来了,他意识到这又是经典的Newman式创意,以最小的代价撬动最大的利益:

“老板,虽然我说过无数次,但是我还是觉得你是天才。

之前我们想的是把一些基金、信托、期权之类的产品放到NewPay上面进行销售,NewPay相当于是一个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