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试探底线(第2/3页)

后世华国被卡主要是光刻机,所以光刻机的知名度比较高,实际上华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几乎是全线落后,半导体制造也远不止光刻机这一种设备。

半导体制造设备大致分七类:扩散炉,光刻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抛光机和清洗机。

这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国外生产厂商们不会把生产放在华国,他们的生产都是在本国,华国的分公司主要负责销售、售后服务之类的工作。

因此周新想做的事情是开这个头,让半导体设备生产商把这部分生产放到华国。

“教授,我知道这同样有难度,但是我认为这件事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应用材料自己原本涉及到的领域,像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他们肯定不愿意,因为涉及到的面太多。

收购日本国际电气则不同,应用材料收购日本国际电气最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要让他们的财务报表好看,巩固自己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地位。

因此他们把生产线搬到华国毫无心理负担,而且搬起来不需要任何其他理由,降低成本,扩大华国市场就是最好的理由。”

胡正明听完后眼前一亮,因为周新说的确实有可能。

周新说:“而且有了开头,后续很有可能日本国际电气的生产条线全部搬到华国,其他半导体制造商,也会陆续在华国设生产基地,这样的话,华国的一些半导体材料厂商会有更大的市场。

整个上下游将更加繁荣。”

胡正明听完后,频频点头:“从逻辑上来说没有问题,根据我的消息,应用材料也确实一直有收购日本国际电气的想法。

但是这轮收购新芯不能出手,我们是民间资本,没有任何理由,让华国方面出手。

无论是华虹还是华晶都可以,让他们去和应用材料谈,把生产线转移一部分到华国,这个要求他们提合情合理,我们提不合适。

之前收购Cymer只是纯粹的商业收购,没有任何要干涉Cymer经营的协议,商务部都不同意,如果我们再去提这种要求,是非常危险的事。

反而华国的国企去提,只是搬部分生产线的话,更加合理,从招商引资的角度出发,从丰富张江产业生态的角度出发,都合情合理。

我们不能做申海甚至是华国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提醒华国要怎么做合适,但是不应该是我们代替他做。

就像之前你把陈进公开处刑,老实说对陈进的这种做法很解气,年轻人意气风发,锐气十足,我很羡慕你。

但是站在我的角度,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合适的,你去获得了你不应该有的权限,不过在华国做了也就做了,他们有求于你,不会拿你怎么样。

在阿美利肯则不同,别露破绽,这件事新芯去做就是破绽,现在也许不会怎么样,未来可能要命。

让华虹去,甚至让申海的科投公司去更好,把它包装成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

至于怎么包装我有办法。”

周新听完后感慨姜还是老的辣,在这方面自己的敏锐度确实不如胡正明。

当战略定下来之后,只需要执行,对华国来说这件事有百利而无一害。

周新想趁着自己还在硅谷的时候,进一步试探底线到底在哪里,我收购Cymer不行,那我和应用材料合资收购日本国际电气行不行。

胡正明给出更好解决方案后,周新提出新的问题:“教授,你认为新芯目前的瓶颈在哪里?

我们很久没有在一起聊过新芯的战略规划,可能因为这两年靠着技术垄断走的太顺,我又隔的太远,我们难得有机会面对面交流一下观点和看法。”

胡正明说:“最大的瓶颈还是在先进技术上受限制,在很多领域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太严重了。

新芯(淡马锡)今年3月投产,90nm制程的两条最先进制程生产线。如果华国可以引进90nm生产线,我们至少早启动半年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芯片生产、半导体设备、芯片原材料,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天然屏障。

这是最大的瓶颈,另外像是什么太顺利导致内部人员没有斗志、大家待遇太好导致没有激情、没有危机感,老实说这都是臆想出来的理由。

我知道可能你回华国,华国那边有大量类似意见,认为我们的待遇太好,员工都没有斗志,缺乏奋斗精神。

半导体领域永远是长跑,经验比什么都重要,在一家公司干了20年的工程师都是宝贵的财富,激情、斗志、奋斗精神这些玩意对于新芯来说不重要,我们已经到了一个上限,这个上限不是靠这些主观的东西能打破的。

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就是,瓦森纳协定构建的技术壁垒不是靠人力能打破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现有技术实现更好的良品率,设计出性能更好的芯片,提升利润和效率,这些只需要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