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匿名社交软件(第2/3页)

我很赞同Newman在今年Mphone开发者大会上提到的‘碎片化时间’的概念。

之所以要做手机应用而不是网页,正是因为我们发现手机应用能更好的去抢占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我们和POSTSecret相比的一大特点就是我们自己来设计话题。

我们打算先从全美高校开始,我很清楚阿美利肯大学里的年轻人喜欢讨论什么,喜欢聊什么,他们会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

通过构建一个匿名社区,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观点和看法。”

很明显扎克伯格不打算再做脸书模式的社交网站,这是因为微信和朋友圈足够成熟,导致脸书这类网站没有那么大的市场。

当互联网正在走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有微博和微信,再去做脸书等于找死。

即便是同学录功能,用户在使用脸书找到想找的同学,最终还是会转到微信上进行聊天。

因此扎克伯格这次创业瞄准的目标是匿名社交,也就是微信没有覆盖的区域。

扎克伯格见面前这位华人女子面无表情,似乎在思考,他继续说:“我们已经想好了清晰的盈利模式,这是我们和其他创业者最大的区别。”

说完这一句之后扎克伯格也保持沉默,李静宜说:“我需要先看看你们之前做过的网站,也就是你刚刚说的Facemash,我会在一周之内给你回复。”

对方要的并不多,50万美元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这点钱李静宜自己就能决定投给对方。

要知道高盛每年在硅谷租了15万平方米的办公场地,每年租金高达1200万美元,而这块办公场地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人去使用。

高盛在湾区的办公室在旧金山,也就是说高盛每年花1200万美元打水漂。

钱对李静宜来说是小事,只是她进入高盛之后还没有开始投资项目,她希望能够第一个项目有一个好的开端,对方的匿名社交能否做到,李静宜并不是那么的有信心。

等和扎克伯格聊完回到车上,李静宜看见Mphone上有一条新的微信消息,她打开后发现是周新发来的微信红包,红色的封面加上华国文字的恭喜发财,充满了华国元素。

“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这个创意特别棒。”

李静宜点开红包后发现是200美元,回了几条消息过去:“确实很有创意。”

“问题是老外能懂恭喜发财是什么意思吗?”

周新:“看来你太久没有看电视了,微信红包的广告宣传片充斥着各大电视节目,在广告宣传片里做了详细解释。”

“对华人来说肯定吸引力十足,但是对于其他族裔的效果我持怀疑态度。”

“没办法最近工作太忙了,一直没有开张我压力巨大。”李静宜回复道。

周新:“要不要我帮你看看你手上的项目哪个有投资价值?”

李静宜发了个摇头的表情,然后说:“我先靠自己试试看吧,实在不行再问你。”

发完后她呆坐在车里,在思考这个项目,老实说对方的学历、经历加上是彼得·蒂尔推荐过来的,这个项目足够靠谱。

包括Facemash这个网站,李静宜在来聊之前也看过,她知道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网站,因此她是倾向于投资这个项目,但是匿名社交,李静宜总感觉未必能做起来。

因为微信牢牢掌握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第一的宝座,即便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拒绝微信进入他们的平台,这也无法动摇微信的地位。

做匿名社交软件,能打败微信和微博吗?加上手机版Quora同样支持匿名功能,李静宜对项目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

等晚上回到家里,李静宜还在回工作邮件时,她看到又来了一封邮件,是扎克伯格发来的:

“李女士,我还想多说几句,我们的产品打算先以波士顿为起点,因为这里有大量大学,是全美高校最多的城市,我们打算先攻占这里的大学生群体……”

扎克伯格在和李静宜聊完后,找彼得·蒂尔聊了聊,对方让他尽量抓住这个机会:“李女士的明面身份只是高盛一个普通的投资经理,但是她同时还是Newman的女友。

这个身份导致她有能力给你提供大量你意想不到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你去找她的重要原因。”

扎克伯格在知道李静宜的另外一层身份之后,对于获得对方的投资才变得热切起来,本来他考虑的是拿不到高盛投资也没什么,他还有别的关系网络可以依赖,再不济去找哈佛校友拉投资也是一条路。

李静宜在书房看邮件的时候,周新走到她背后,看到发件人的名字:扎克伯格,然后周新再仔细瞄了两眼邮件开头的内容后说:

“看上去还不错,至少知道抓住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