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独立自主(第2/3页)

最开始联发科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团队的人很紧张,大家很有激情在研发新的集成芯片,形成差异化优势。

发现联发科无法造成威胁后,这种动力又消失了。

这让整个团队都没有动力,喊他们干活会干,但是积极性明显没有之前那么高。”

胡正明倒是很能看得开:“研发这份工作需要的不是激情,不是积极性,而是热爱和坚持。

一时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许能获得暂时的成功,长远来看这样是竭泽而渔。怎么样我来华国这么久,有没有觉得我的汉语有了质的变化。”

汉语的提高在胡正明看来是意外之喜,能打造新芯科技这样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惊喜。

关建英会来新芯科技,是因为他先是在老东家干的不愉快,然后和朋友合伙创业,创业眼看着要拿到大笔投资走上人生巅峰结果被扫地出门。

对于关建英的年纪和履历来说想找到工作很容易,但是想找到合适的工作没那么容易,来张江开荒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周新待遇和信任都给到位了。

胡正明会来,则纯纯是被周新蛊惑的,来了之后情况比他预想中最好的情况还要好上一些。

新芯科技放在全球范围内来看,显然不属于半导体巨头,但是新芯科技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以及业务范围是完全对标巨头,一旦成功,将成为半导体领域最顶级的那类巨头。

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徐徐拉开,新芯科技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优势,胡正明现在很乐观,每次时代浪潮都会有半导体企业随之崛起,这一次完全有可能是新芯科技。

台积电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崛起的半导体巨头,此前它充其量是一家小有名气的芯片代工企业。

胡正明继续说:“我有不少学生在德州仪器、AMD、英特尔工作,这些巨头能基业长青,下面的员工大多都很平和,能把生活和工作平衡好,坚持个十年到二十年,基本上都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你的心态也要平和,半导体是长线生意,我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他的不用担心。”

胡正明看得很开,他不太指望能短时间实现什么突破,什么拳打英特尔、脚踢IBM,胡正明并不认为新芯科技能做到。

在他看来,只需要抓住一次时代浪潮,新芯科技就能成为类似英特尔的企业,如果能抓住两次,那将是IBM。

现在来看,移动互联网是这样的机会,他们也在其中占据了先发优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个雪球不断的滚下去。

胡正明同样不喜欢逼迫下面的员工一定要怎么样,也不会见不得技术人员分到太多公司发展的红利。

有的老板看到下面的员工工资高了就会想方设法把工资降低,比如工厂零部件单个薪水是6元,有工人一个月通过增加工作时间压低休息时间加工了三千个,拿到了一万八的月薪。

有的老板就会把单价降低,来控制员工工资。

胡正明有新芯科技的股份,说是老板也不为过,他不会这样想,更不会这样做。

新芯科技的待遇在整个申海都算高的,属于是顶级外企,即便是晶圆厂的一线工人也很容易拿到八千元的月薪。

为此华虹方面派来的管理人员就提出,是不是可以适当降低员工工资,保持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就可以了,不用这么高。

胡正明的理由是:“对于芯片代工行业来说,工程师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把一线员工看做是一种可消耗可替代的零部件,他们是公司重要的资产。

我们的待遇也不是完全无脑给的,而是和公司效益挂钩,我们现在能开这么高的工资,是因为新芯科技效益够好,企业能赚到钱的时候不给员工分享,那我们如何保证企业没落的时候员工能陪企业走到最后呢?

而且八千的平均工资并不高,新芯在狮城的晶圆厂,一线工程师的薪水能到一万五。”

而华虹的代表反驳道:“胡总,我理解您的想法,我们可以对系数进行调整,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其实老实说,人都是趋利的,即便您现在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当未来有人开出更好待遇的时候,或者是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他们的工资水平下降之后,该留不住还是留不住。

反而对企业来说,我们适当削减这部分的开支作为现金流,未来在效益不好的时候还能作为员工工资的补充部分。”

胡正明从关建英的话里想到了华虹的那位代表,他们的底层逻辑存在共性的地方:那就是对于员工来说,没必要给他们太好的待遇,太好的待遇弊大于利。

胡正明并不这么看:“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走,但是我认为至少比例会更低,如果我们朝令夕改的话,员工们怎么会相信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