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风起云涌(第2/3页)

苹果的开发者大会每年的举办时间和Matrix类似,在每年的中旬,从1987年起有超过15年的历史,而微软每年的开发者大会不叫开发者大会,叫技术大会,这几年微软的技术大会都把重心放在了他们近年内推出的Xbox上。

百度自从和谷歌合并上市后,也开始召开开发者大会,为什么开发者大会对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如此重要?Matrix的开发者大会又和其他互联网巨头们有什么区别……”

Matrix的开发者大会因为涉及到MOS操作系统的大版本更新,因此和其他互联网巨头召开的开发者大会相比,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加上Mphone2的发售在全美形成了风潮,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几乎吸引了所有消费者。

但凡体验过Mphone2的消费者都对其赞不绝口,消费者们唯一的诉求就是降价。

“我们期待一款成功的产品,我们期待数以千万计的人使用它。人们利用它找工作、与人沟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试图创造的产品。”

这是周新发的一条微博,Mphone1已经是千万级的产品了,周新期待Mphone2成为千万级的产品并不过分。

有大量网友在下面留言:

“Newman,你做到了,Mphone2是如此不一样的一款产品,以至于我在使用它之后完全忘记了我之前还购买过其他手机。”

“我知道Mphone2很好,但是它的价格是否能够再行商榷?或者通过代金券的方式把价格降低一些?”

“Newman,老实说我一直是你的支持者,Mphone1发布的首周我就买了支持你,但是Mphone2的价格太贵了,Matrix是否能回收我的Mphone1?这样我就能继续支持你了。”

“送我一台Mphone2吧”

类似希望周新直接送他Mphone2的评论并不在少数。

和后世第一代苹果手机推出后,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怀疑的声音不同,Mphone2这一智能手机形态出来后,市面上只有好评。

毕竟苹果在第一代iphone出来前已经有失败的经验,同时苹果过往历史中大量创新最后一地鸡毛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但是Mphone不一样,Mphone1大获成功,Newman从来没有失败过,加上Mphone2的产品形态要比第一代iphone成熟得多,这导致所有竞争对手压力山大。

他们的内部调查结果显示,对消费者而言,把预算拉到500美元以上之后,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消费者会选择Mphone,哪怕他们承担不起Mphone2的价格,也会选择Mphone1。

Mphone2的风潮席卷全美的时候,华国的手机市场也在进行激烈的竞争。

自从新芯科技的手机集成芯片发布后,华国的消费者在电视上看到最多的电视广告从内衣广告变成了手机广告,声嘶力竭的主持人在台上各种忽悠。

而黄章借助网络论坛集资发售的模式,魅族简洁大方的社交,也让魅族在互联网上小火了一把。

Matrix最早是做客制化键盘的,率先把轴体和套件的概念引入键盘圈,但是因为高昂的定价导致很多华国的企业自行把差不多的轴体和套件卖到阿美利肯。

这也导致键盘圈提前了二十年开始搞各类客制化,阿美利肯的爱好者们进行设计,然后找华国的工厂打样,打样完成后在论坛上放图片进行拼团,拼团拼成后再联系华国的工厂进行生产。

这类拼团期货的方式提前了二十年出现,并且阿美利肯有专门的网站进行担保,类似后世的众筹网站。

在华国开放电子支付之后,华国也有类似的网站诞生,黄章把样品打磨好之后,先在中关村论坛上进行宣传,然后在众筹网站上进行募资。

被黄章命名为魅族1的手机在众筹网站上获得了超过五千位网友的募资,大家缴纳的百分之七十的定金让黄章有了本钱去找工厂生产,找新芯科技定制芯片。

魅族1的成功让黄章有了更多的野望,他也想做智能手机,而不是这么简单的组装厂,这技术含量太低了。

问题是钱从哪里来?五千部左右的销量,1000元的定价,也就是500万rmb的营收,刨去成本,最终魅族这家新公司账面上躺着的不过一百多万。

这点钱对个人来说很多,对企业来说不算什么,各类日常性的支出都足以把它吞噬掉。

现在规模太小,魅族又不敢大规模生产,万一生产了卖不掉直接就得倒闭,所以魅族1的后续批次的销售还是采取类似的方式,先从消费者手里拿定金,然后再去生产,这也意味着消费者至少要等三个月的时间,有这个耐心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

黄章通过鹏城的特有渠道,已经拿到了Mphone2,他在深度体验过之后,很快意识到魅族1这种传统手机是没有前途的,借助工业设计的优势很容易被Matrix这种正规军打的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