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结果(第3/3页)

方舟则专门负责写文章,另外来自各个专业的团队负责解读。

因为类似的学术举报,专业性过强,需要转述成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还是有难度的。

在狐疑上,他们推出的学术揭秘节目有一大批固定受众,每一期推出的时候都会有人提问,搞的和马逆的睡前消息一样了,每一期都有知乎er讨论。

周新说:“方舟和罗永皓确实是人才,他们很擅长煽动观众们的情绪,是做这种事的一把好手。”

曹永罗问:“其实你完全可以发挥学术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把怀疑对象相关证据收集起来交给学术道德委员会,让他们去处理。

反而你没有用这个监督权,而是把举报材料里的内容拿来做节目。”

周新解释:“我移交给学术道德委员会,意味着我有责任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验,万一我核验出问题了怎么办?

我并不了解所有学科,出一次问题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大肆宣传,看我不爽的人可不在少数?

我单纯做科普类节目,让广大群众看清部分专家的嘴脸,对于特别恶劣的事件,让舆论去倒逼他们自己彻查,我一没有责任,二也起到了我应尽的义务。

这样才是万全之策。”

周新相当谨慎,过去在华盛顿工作的经历帮助他养成了谨慎的习惯,一旦不谨慎就会被华盛顿抓住把柄,就会在听证会上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需要在规则内应对,但是听证会上那帮阿美利肯的裁判们可不用,他们可以拿各种私下违规获得的证据摆在台面上质疑他。

周新在华盛顿为中兴奔走的日子里,养成了事事谨慎的习惯。更别提后来成立高丽企业,去获得三星的技术转让,这更加需要谨慎了。

曹永罗在电话那头说:“也难怪你能在阿美利肯和华国都混得风生水起,换做我是你,我肯定做不到这么谨慎。

下周你回来不?”

周新问:“回来干嘛?”

曹永罗说:“当然是参加小米的新闻发布会,这可是小米的第一款产品,你不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