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你就说投不投吧(第3/3页)

不过我还是相信你有魔力,能够成功吧。”

詹姆斯接着说:“Newman,我们摩根大通也会认真考虑你的提议,出于对你本人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应该会投资一些,但是40亿美元的总募集金额,确实靠摩根大通或者和高盛两家企业是吃不下来的。

你可能需要找更多的投资机构参与进来。

我倒是不认为在华国搞芯片制造一定会失败,华国还是有它独特优势的。

在加入WTO之后,并且享受很多发达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华国的芯片在出口层面是有成本优势的。加上华国人力成本比较低,同时有广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在这方面优势是很明显的。

而且芯片制造所需要的水、稳定电力,这些华国都不缺。

唯一制约华国芯片制造业的两大因素,一个是大环境糟糕,需求端的匮乏会导致你的芯片即便有成本上的优势,也很难卖出去。

第二个就是瓦森纳协定,瓦森纳协定决定了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只能去做中低端的产品,中低端的芯片产品利润率会很薄,无法像最先进的芯片制程那样享受超额利润。

所以这是一个高风险中低收益的项目,但是有Newman又不一样,也许你能够自己解决消费端的问题也不一定。

就像Mphone一样,光是Mphone去年30亿美元的营收,把一部分芯片生产交给新芯科技的芯片制造厂商,后续再开发一些电子产品,消费端倒是不用太担心。

所以Newman,有你的加持之后,我认为这是一个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摩根大通会愿意参与进来的。”

像首钢在千禧年初期想搞芯片转型,从钢铁领域逐渐转向到芯片领域,当时是有阿美利肯资本愿意投资的,因为那时候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大环境很好,即便只做中低端的芯片制造也能赚到钱。

结果在2000年的一季度开始情况急转直下,芯片需求迅速萎缩,首钢就拿了地建了个基地,阿美利肯资本就撤资了,设备谈到一半,结果直接放弃,转向去搞房地产去了。

“3月,中芯国际从德意志英飞凌公司获得0.11微米的DRAM沟槽技术和300毫米产品的专有技术转让;6月,华北地区科希-硅技术半导体技术第一有限公司奠基;长安西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6月,申海SJ区政府与台积电签署投资协议,设立台积电(申海)有限公司,从事8英寸芯片生产业务;7月,姑苏和舰科技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