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技术红利(第2/3页)

但是matrix键盘要卖到499美元,而这些产品他们出口价从100美元降到现在只有15美元,我估计他们的利润率最多只有20%。

最开始是一到两家企业仿冒,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仿冒,出口价也直线下降。

在价格优势面前,除了部分真的不缺钱或者尊重原版的用户才从官方渠道购买matrix键盘。而且我在这上面找关系也没有用,因为仿冒matrix键盘的企业,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到处都是。

不可能能够管得过来,而且对地方来说他们也不愿意去管。如果只有matrix一家制造matrix键盘的话,出口额最多也就几百万美元,因为499美元的高价即便是阿美利肯人,也很少有人能够承受。

出口价降低到15美元之后,整个出口额瞬间增加到了千万美元的市场。并且因为matrix的键盘结构给原本的键盘行业带来了剧烈的冲击,从cherry到filco再到戴尔、罗技,一系列原本做薄膜键盘、机械键盘的厂商都开始进入仿matrix键盘的这一领域。

而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华国找代工企业,算上整体键盘行业的出口额的话,大概在五千万美元左右。

如果要挨个追究在技术专利上的责任的话,会严重打击出口外贸行业,长三角甚至有县城,整个县城有超过三成的企业专注于键帽、轴体和金属外壳制作了。

从地方经济保护、保护企业生存、给地方创收、创造就业机会等这些角度出发,保护知识产权的优先级要低太多了。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很难有信心能够让华国企业真正享受到技术红利,或者说享受到长期的技术红利。”

曹永罗喝了口可口可乐润了下喉咙之后继续说:“在象牙塔里的时候总是觉得规则优先,制定好了规则之后就需要按照规则执行。现实世界里很多时候规则并不会发挥它的作用。

规则被制定出来并不一定是要执行的,执行规则可能比不执行规则在短期内造成更大的损失。包括像知识产权保护类的规则,也是为了加入WTO之后才加急弄出来的,实际上执行层面非常有限。”

周新笑了笑,站在更高的视野去看这个问题,未来可以给出很好的解答,周新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

“在做matrix键盘的时候,我压根没有指望它能够卖多少把出去,纯粹是为了打造matrix这个品牌,让大家能够认识到matrix是一个高端、富有科技感、革新的品牌。

迅速把品牌和这些概念联系到一起。因此我们需要颠覆某个行业,键盘是一个大众化的领域,只要使用过电脑的人群就会有使用键盘的需求,这又是一个极其同质化竞争的领域,你做薄膜键盘成功了,那我也做薄膜键盘。

这一领域的企业研发思路也是围绕着更低的延迟,更长的使用时间上进行研发,研发投入也很少。

这也代表着这一领域很容易颠覆,外观、整体质感、打字声音和触觉等方面,有太多办法可以改变这一领域了。改变很多,但是老实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它更像是创意上的颠覆,再加上高昂的定价和到处都是的广告,实际上是以最小的代价来让用户对matrix这个品牌有概念。

商品本身只是其次。现在从Mphone的销售数量来看,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步。Mphone的发售又再次加深了用户对matrix品牌的认可,对品牌概念的认可。

所以matrix键盘没有技术含量,所以其他企业能够很容易得就逆向破解,然后生产出来。

换做是其他领域,没有那么容易。像Mphone,在阿美利肯卖的很好,价格很高,有企业仿造出来了吗?

恐怕没有吧?光是Mphone的手机芯片,别说华国企业,阿美利肯企业都没有谁能够仿造出来的。”

“所以matrix不能算是技术优势,它是设计和理念上的优势,这是很容易仿造的。”

曹永罗摇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以Mphone为例,现在华国企业只能做手机外壳和组装,未来大概会慢慢从电池,到pcb板,再到屏幕,最后才是芯片和摄像头。

问题是华国企业的优势有限,他们的技术优势同样是微弱的技术优势,很容易被逆向破解的。

这样的话华国企业很难累积技术优势。”

周新说:“我们可以选择,选择有专利权的企业,在matrix的扶持下,有专利权的企业能够享受技术优势,他们要么一直维持技术上的优势,要么有一天被其他企业淘汰。

无非这两种结果。”

周新继续说:“Mphone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电池不够用,用户需要每天一充,如果高频使用甚至需要每天两充。

如果谁能解决电池的问题,哪怕只是有些微的技术进步,那么我们就会选择它作为供应商,Mphone现在完成了枫叶国、南美、欧罗巴地区的铺货,预计明年销量能够突破五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