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百度吞并谷歌(第2/3页)

而且解码芯片对技术要求也不高,我之前一直都没有想明白,现在终于搞懂了。”

周新头有点大,中芯国际的股权结构复杂,市场化和盈利需求导致和中芯国际的合作很难推进。

更别说中芯国际成立的时候,互联网崩盘导致的芯片产业低谷,费城半导体指数一路下跌。

Mphone的A1E芯片订单给中芯国际的话,保证让他们朝西,他们就不会朝东。

但是问题在于,华虹半导体造不出130nm制程的芯片,中芯国际同样造不出。

胡正明说:“所以还是和台积电合作最好,华虹可以当成备选。

等我回去之后我看看我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华国还是有点能量的。

你作为硅谷著名的企业家,手里的资本堪称海量,你能够影响到的不只是你旗下的企业。

Mphone的芯片可以当成筹码,苹果的解码芯片可以当成筹码,其他公司的芯片代工你同样可以帮新芯科技去争取。

英伟达的芯片代工同样可以当成是筹码。

另外就是英特尔,最重要的是说服英特尔,只要英特尔愿意扶持我们。

我这次回华国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由新芯科技和英特尔合作,专门针对华国市场研发一款芯片,主打性价比。

然后再和华国的电脑制造厂商合作,主打的就是低价。

但是这其中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了解华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和实际需求,预判未来的情况等等。”

原本历史上英特尔针对华国没少搞华国特供,早在2006年的时候英特尔就推出了不少533MHz FSB的残血产品,这些残血产品就以华国市场为主要供货地区,主打的就是一个价格低。

“在芯片领域,英特尔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玩家,从三星到台积电,形成芯片产业的正向循环,无不是搭上了英特尔的快车。”

周新在和胡正明聊下来之后,发现对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思路,有一整套清晰的打法。

这让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关建英能力没有问题,但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显然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得完的。

另外在华国,人脉关系太重要了,和从1985年开始就和华国学术界、产业界打交道的胡正明相比,关建英在华国可以说是毫无人脉,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申海市方面。

胡正明回去之后,对新芯国际各方面的工作都是极大程度的提高。

……

“周新,你看上去好像心情不是很好?”回到家里,原本在看书的李静宜望向看似在看手机,实际上手指没有做任何操作,目光显得呆滞的周新。

周新看了眼对方后,穿着家居服的李静宜总给他一种贤妻良母的感觉,“胡教授答应我,回国担任新芯科技的董事长,全权负责我在华国的所有业务了。”

李静宜好奇问道:“那你为什么兴致不高?

这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吗?

你之前不是一直想劝胡教授回去帮你。

对你来说,胡教授完全可以信任,而且他在集成电路领域是最顶级的人才,有了他的帮助,华国要想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应该要容易一些吧。”

周新让胡正明先别提辞职,先回华国安顿下来之后再通过邮件的方式和伯克利这边提辞职,然后由他担任胡正明的全权代表,帮他和校方谈论能否保留职位。

之前胡正明回华国都是以学术交流的名义回去,在新闻上看到华人科学家离奇死亡的新闻不少,像胡正明这种级别的科学家回去,周新担心最开始暴露目标会发生什么意外。

虽然现在的形势远没有二十年后严峻,但是小心点总没错。

周新说:“因为我在硅谷熟悉的人又少了一个,离别总是让人惆怅。

我在伯克利熟悉的人就只有胡教授和张师兄,张师兄去德州仪器了,虽然他来硅谷来得很勤,但是他来硅谷的时候要么我不在,要么我没空,大家难得见一面。

而胡教授我们几乎每周都能见一面,他对我无论是学术上,还是刚来硅谷的时候起步阶段,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他回申海是帮我做事,但是大家在之后的好多年时间里都只能通过微信联系了。”

周新也想把张忠博挖回去,问题在于张忠博在德州仪器干的很开心。

张忠博之前是做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后来Mphone大火之后,各大手机厂商都开始冒出做半智能手机的需求。因此德州仪器也针对市场风向进行研发,打算研发一款更加支持互联网应用的移动芯片。

张忠博就被调到了这个新的研究组去了。

这也让周新对挖他没有那么急迫,多在德州仪器呆几年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