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驱邪院(第2/3页)

而【五雷院】体系下的名字分别是九品的五雷院左右判官、干雷霆都司事,八品的五雷院上令、斗中六通掌都水使者和主管雷霆都司事,七品的五雷院掌籍仙官、五雷院南宫右左卿、主管雷霆都司事。

至于六品名字并没有成型,似乎还欠缺了一些东西。

而这些名字也非常有意思,虽然挂靠在驱邪院和五雷院之下,但力量的源头并非单纯源自于二者。

首先是【驱邪院】体系下的九品名字南昌上宫受炼典者中的南昌上宫,以及【五雷院】体系下的七品名字五雷院南宫右左卿中的南宫,指代的主体都是六天火府。

这一点也是和弥罗获得的信息、道则法理有些关系。

无论是在弥罗昔日在太虚幻境中担任天帝的那次,还是山河社稷图内一些天界神系的信息当中,都有一处特殊的道宫——朱陵火府。

这朱陵火府非同一般,不同太虚幻境,或者不同体系内,有的将其称之为朱陵火府南昌上宫,也有的将其称之为南昌受炼司,在仙道体系之中,是专门掌管人的魂灵炼度的机构。

在弥罗曾经担任过天地的那一方太虚幻境之中,朱陵火府属于天庭早期的一个重要机构,人在成仙飞升入天宫之前,首先要到南昌上宫中经受“流火之庭”的炼度,炼去人的“五浊秽形”,其功效可以视作是早期的化仙池。

因此,在早期天庭内,朱陵火府内有着诸多同九幽对应的神祇,例如南极真人、九华真人、司命之神、司录之神等等,绝对算得上一等一的实权部门。

而弥罗的妙有境内并没有朱陵火府,所以在当初确定这两个名字力量源头的时候,将其衔接到比较类似于的六天火府之中。

毕竟这出道场昔日凝聚的源头马灵官本身拥有统帅道兵之能,其道场内自然携带部分炼度之力,加上弥罗有意将化仙池水分流部分于六天火府,且将福禄喜乐府同其靠近,倒也勉强可以模拟部分朱陵火府之能。

其次,北极斩御邪使和北极考召使两个名字中的北极,在妙有境内指代的是北极天宫,或者说指代的是弥罗十方法相之中的紫微星主相,但其借用的力量除去紫微星主相和北极天宫之外,还有一部分源自于【神道·正六品北天玄冥荡魔神君】。

因此,弥罗的妙有境内,北极天宫之下,除去天魔考居住的镇酆府之外,又多了一处金阙都堂院,【荡魔神君】以及与其对应的【玄武大将】、【真武神将】和【真武神兵】等名字对应的神祇虚影也是自动融入其中,完善这处道场。

再次,类似于院事、司事之类的名字,区分正从,便是看其有没有同字。例如【五雷院】体系下的干雷霆都司事,在宝卷内的记录就有两种【仙道/神道·正九品五雷院干雷霆都司事】和【仙道/神道·从九品五雷院同干雷霆都司事】。

最后,这些名字之中,掌籍、会书多为文官,力量一部分源自于五雷院和驱邪院本身,另一部分源自于居住其中的神祇;而统兵、执法一类的多为武官,力量除去五雷院和驱邪院本身外,还有一部分源自于能够召请的道兵、护法神兵。

总的来讲,这些名字本身并不具有太强大的力量,基本都是卡着对应名字的力量底线,部分甚至还在底线之下,大大减少了弥罗凝聚这些名字的消耗,让他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轻易凝聚众多名字。

而这些名字的出现,极大的刺激了弥罗的妙有境发展,许多原本层次分明的力量开始进行交叉式的相互影响,相互强化,一些原本难以进步的名字也是得到了强化。

例如【仙道/神道·从八品太阴童子】,这个名字原本是某处太虚幻境之中的【太阴童子法箓】,那是太虚幻境内属于仙道的一种另类官印、神敕、神位。

当年弥罗将其解析,凝聚名字之后,虽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衍生出了【太阴尸仙】等一系列太阴名字,但同当初的【太阴童子法箓】已经是两个东西。

如今,驱邪院和五雷院的体系一成,弥罗自然也就根据当年记录下来的【太阴童子法箓】信息,推演出了两个新的名字【仙道/神道·从七品太阴真士】和【仙道/神道·从六品太阴真官】。

这两个名字同原本的【太阴童子】一起挂靠在月宫清虚府之下,极大的强化了月宫的力量,让因为六天火府增强,而强盛不少的太阳之力,得到了平衡。

可以说,因为驱邪院的出现,弥罗的妙有境得到了一次全新的蜕变,无论是力量还是底蕴,都得到了不小的增强。

其次,无论是太阴的三个名字,还是【驱邪院】和【五雷院】体系下的名字,都能够同妙有境人间界中的百姓相互影响,大大强化了妙有境的变化,带动了人间和天界的力量流通,甚至还将幽冥之地的力量也牵扯进来,增强了内里秩序的力量,让整个妙有境变得更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