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121 一百二十一章(第2/3页)

温师爷将抱着的红木匣子交给了程箴,道:“银子太多太重,为了好保管,谢县令就换成了金子。程老爷请点一点。”

程箴打开匣子,里面整齐放着一锭五十两的金饼子,与几锭雪花银。他仔细清点之后,道:“无误。”

程子安也不过问,为何银子变成了金子,毕竟,金子可比银子要值价。

连同从户部领到的文书一并收好,程子安道:“谢县令,你去将管着钱粮的胥吏叫来,将各县所欠的赋税带来。”

谢县令心里莫名不安,现在他也来不及多想,起身走出门去。

温师爷跟了上前,两人走到转角处,回头朝值房望了眼,低声道:“东翁,程知府可是要收缴历年的欠税了?”

谢县令抹了把额头的汗,顺便抹了一手的油,他烦躁不已,取了帕子胡乱擦拭,道:“收缴,如何收缴,他从富县县令上来,难道还不清楚各县究竟有没有粮食,有没有钱缴纳!”

温师爷脑子挺乱,似乎有什么闪过,一时闪得太快,他没能抓住。

云州府的胥吏与其他州府一样,在当地都是胥吏世家。

几个钱粮吏见谢县令前来,眼神十分复杂,带着几分客套虚伪的笑容,与他打了招呼。

谢县令努力装作镇定,道:“李钱粮,你取了云州府各县所欠的钱粮账目,随我去见程知府。”

李钱粮吃了一惊,道:“程知府要收缴欠税了?”

谢县令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道:“我如何能清楚,不过程知府既然坐在了这个位置上,肯定要向朝廷缴纳赋税。”

云州府的赋税可不好收,李钱粮并非在意人的死活,就是他们得一次次跑,累死累活,也挣不到油水。

李钱粮看了屋内的同伴们一眼,叹了一口气,“这倒也是。谢县令稍等,我取了就来。”

云州府积年所欠的钱粮账目,谢县令以前是知府时,经常要去看,已经翻得半旧了。

李钱粮嫌弃烦,就随手丢在了抽屉里。他打开抽屉找出来,随着谢县令去了值房。

程子安接过账目翻看,一张张翻下去,问道:“高武县的呢,总账呢?”

钱粮账目除了细账,还有总账,各县一份,一张汇总。

云州府共计十一个县,现在账目共只有十张。

这种账目不算重要,再加上看了也白看,压根收不回来,李钱粮就不当一回事,从温师爷手上接过后,看都未看就塞进了抽屉里。

听到程子安一问,李钱粮神色一变,转头看向温师爷,道:“温师爷,你以前经常来借账目看,还回来的时候,竟然不还完整,偏生少了高武县的,这是什么意思?”

当时的谢知府,看到高武县所欠的赋税,总觉得刺眼。有次实在忍不住,谢县令将高武县与总账目取出来,撕碎扔了,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温师爷当时在场,知晓是怎么回事。但谁叫李钱粮当时不清点,离手概不负责。

“李钱粮这句话就问得奇怪了,赋税账目由你保管,我当时是借了账目查看,时候都全部还给了你。高武县的账目去了何处,我如何能知晓?”

李钱粮急了,他虽是胥吏,却是府衙的胥吏,可不怕一个县的县令,冷声道:“温师爷,我们明人不说暗话,谢县令在升任知府前,乃是高武县的县令。账目由你取去,交由当时的谢知府查看。当时谢知府是一府的知府,我身为胥吏,就算知晓了账目缺失,也不敢过问。内里究竟,你我心知肚明!”

谢县令脸比锅底还黑,暗自咬牙将李钱粮的祖宗八代都骂了个遍。

这群狗东西,以前他还是知府时,他们虽然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在他面前却绝不敢这般张狂!

听李钱粮话里的意思,好似他在高武县时,有什么见不得光之事,要毁掉高武县积欠的账目。

谢县令当即怒道:“李钱粮,当着程知府的面,你一定要说个清楚明白,究竟什么心知肚明,内里究竟!”

李钱粮不客气了,道:“当然是高武县历年来所欠的赋税,要是传出去,当时的谢知府估计也不愿意听到,政绩平平,何德何能升为一府知府!”

谢县令气得七窍生烟,刚要厉声驳斥,一直在旁边闲闲看热闹的程子安开了口。

“天气热,大家火气就大了些,消消气,消消气,有什么事情,坐下来好生说清楚就是。”

两人见程子安发了话,他虽然语气温和,到底不敢再吵,在椅子上分别坐下。

程子安道:“李钱粮,你可记得,高武县究竟欠了多少赋税?”

其实,缺了高武县的总账目亦无妨,钱粮手上还有细致的账目,再做出一份总账就是。

程子安在京城,以及富县的本事,在云州府衙门都早已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