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02 一百零二章(第2/3页)

姚中丞听圣上说完,他并未放弃,道:“既然圣上早已得知,臣以为程侍郎,应当避嫌,待案情审理清楚之后,再继续当差。”

程子安笑笑,道:“姚中丞,我很是佩服你。平时你遇到事情,总是一头扎进去,不顾自身的安危,誓要将事情缘由弄个清楚明白。为何到了此事上,姚中丞以前的较真,就不见了呢?”

姚中丞不喜不怒,坚持道:“程侍郎,我身为御史中丞,只管着御史的差使,至于案情,乃是京兆与刑部,大理寺之事,与我无关。”

程子安遇到过姚中丞这种人,说得好听就是坚持己见,说得不好听,就是钻牛角尖。

不过,他也不在意,要是敢钻牛角尖,就将牛角砍断就是。

大周天下姓周,虽说圣上也不能随心所欲,但是只要他坚持,政事堂的相爷们,也无可奈何。

程子安道:“圣上,此案的苦主,并无状告臣的资格,所以,京兆并不能接她的诉状。臣以为,姚中丞此时坚持要臣回避,乃是故意为之,想陷害臣,阻拦臣查案,臣参奏姚中丞,与益州府知府,在牢狱中自缢的案子有关。”

姚中丞这下再没了先前的坦然,一下楞在了那里。

圣上见程子安以牙还牙,暗自说不出的畅快,很快就宣布道:“姚中丞,此事你要回避,暂且不宜参与其中。先回府去歇息一段时日,待此案查明之后,再回御史台当差!”

姚中丞嘴张了张,到底不敢抗旨,躬身领命退了出去。

圣上跌坐在椅子里,疲惫不堪道:“程侍郎,闹得太大,太过了。再这般下去,大周会真正乱了。”

姚中丞肯定没参与其中,主要是他在朝中,向来被孤立,是人都要绕着他走。

现在连他都被怂恿了出来,可见针对程子安的官员,究竟有多少。

他们不敢轻易对他直接动手,毕竟都是官,直接下杀手,就是自己阵营里的人,都会心生忌讳。

若是等到彼此有分歧的那一天,会被灭口的那一人,就轮到了他?

程子安并不太担心自己的安危,他跑到王相府上去,就是在公然宣战。

他要面对的,不算整个官员集团利益,至少是一个大派系的利益。

如今户部,吏部,分别有两个侍郎被拿下。等他们招供交待之后,再往上,就会牵扯到更大的官员。

圣上不太怕民意,他更在乎的事官意,以及朝堂稳定。

程子安思索了下,道:“圣上,恕臣冒昧问一句,圣上是要安稳,还是要趁此肃清朝野?”

圣上死死盯着程子安,良久之后,他手紧捏住椅子扶手,沉声道:“查,查个水落石出!”

程子安朗声道:“臣定不辱使命!”

离开承庆殿,夏日的天,说变就变,太阳不知何时钻入了云层中,天上乌云滚滚。

要下大雨了。

程子安想着城南的河流,他回到水部,章郎中在值房里忙碌,见到他回来,不禁惊讶地道:“程侍郎忙完了?”

“没呢。”程子安摇摇头,笑着道:“我看到快下雨,想到了护城河。其他几人,可有传消息回来?”

章郎中忙将收到的折子,递给程子安:“只有两三封。”

程子安打开看了下,笑道:“又是这些,浪费笔墨纸张。”

章郎中叹了口气,道:“做事不难,难的是有肯真正做事之人。”

程子安笑道:“章郎中倒也不必这般灰心丧气,你看这间值房里,至少我们两人,都是肯真正做事之人。”

章郎中忙谦虚道:“不敢不敢,下官不敢与程侍郎相比。”

程子安看了眼天色,道:“章郎中请随我来。”

章郎中放下手上的事情,随着程子安来到了他的值房。

程子安从抽屉里,拿出他前些时日,窝在水部做出的计划,道:“章郎中,这些你拿回去好生研究。”

章郎中打开看了下去,越看越激动。

程子安微笑着道:“章郎中,这是我打算对水部,乃至整个工部的改革。我以后不知还会不会在水部,甚至工部。这件事,希望交由到你手上,由你去继续完成。”

章郎中猛地抬头看向他,整个人都如遭雷击,颤声道:“程侍郎,你,你.....”

程子安神色淡定,道:“不做不错,做多错多。做事并不容易,我以前并不想读书考科举,一是因为我着实不喜读书,书读得不太好,诗词歌赋一塌糊涂。二是做事难,需要提着脑袋去做。官员中有人味,良心的,实在南寻呐!身居高位,不能带来荣华富贵,甚至可能身陷囹吾。还不如逍遥度日,难得糊涂一辈子。”

章郎中的嘴唇与手都颤抖着,几乎没老泪纵横。

程子安道:“大周要真正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只靠着太平安稳,远远不够。技艺的进步,让粮食增产,让水患不再危害至深,让桥梁坚固,兵器锋利不可摧,战场上,不再用人命尸首堆砌,赢得一场胜仗。只有匠人们,能推动这一切。他们不该被轻视,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这些不该只给读经史,写锦绣文章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