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庄明都没想到萧景曜事业心会这么重, 一顿饭都没吃完,就开始询问闵州豪强走私的情况。

可以说是非常敬业了。

再一想萧景曜几年前就让他注意闵州豪强的动静,想办法收集他们海上走私的证据, 庄明又觉得萧景曜这也不算太着急,好歹人家也等了好几年呢。

就是先前一直在磨刀,现在这把磨得无比锋利的刀, 终于要落在闵州豪强的头上了。

庄明对此喜闻乐见。

当初他经历的那些糟心事,确实是原闵州知州徇私枉法之外, 但这帮豪强就没有罪过了吗?那时候的庄明不懂,后来经历的多了, 也算成了一方人物, 也就看出来了, 这帮本地豪强几乎是将外来官员当傻子糊弄。闵州本地的胥吏, 治下的县令等官员, 大多被本地豪强收买。这几家本地望族的当家人, 虽然不在朝为官,但却几乎成了闵州实质上的知州。树大根深, 就算是原闵州总督, 见了这些人,也要客气三分。

萧景曜年轻气盛,自己有本事,能屈能伸,不是只讲圣贤之道的读书人,私底下的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还深受正宁帝信任, 又同福王交情深厚。

唯有萧景曜过来,才能将闵州豪强深深扎进闵州的根系彻底清除。

一是萧景曜上头有人, 二是萧景曜自己极有魄力,看看他先前干的那些事,什么时候搞过法不责众的事?抄家大礼包发了一套又一套,有人闲的无事算了一下,直接或间接被萧景曜送上丢官帽大礼包的官员,竟然高达五位数。其中有三千多人更是领到砍头礼包,这会儿估计开始学走路了。

萧景曜,一款更适合正宁帝的抄家灭族能官。

无怪乎知道萧景曜要来闵州,本地豪强们都开始夹紧了尾巴做人,还走了庄明的门路,希望庄明向梁千山打听打听萧景曜的喜好,他们也好从萧景曜的喜好上入手,拜一拜萧景曜这个新码头。

庄明看看萧景曜,又看看梁千山,心中悄悄道,萧景曜收拾闵州豪强,还有第三个优势——他和梁千山交情不错。

或者说,梁千山对萧景曜心服口服。

当了许多年海岛岛主,和倭匪干过无数场仗。庄明当然知道手里有兵有炮的重要性。

在海上这种野蛮生长的状态,什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虚的,谁拳头大就听谁的。

闵州豪强收拢的流民可不少,虽然不能像几百年前的王朝那样建立坞堡,豢养部曲,但每家豪强养的狗腿子家丁可不少,真正收拢起来好好锻炼一番,将这些家丁练成自己的私兵也不是不可能。

梁千山先前在闵州就特别横,不大给这些豪强们面子。一是因为官民有别,梁千山身为正四品闵州总兵,乐意给白身豪强一个好脸面,那叫看得起他们,不乐意给,那他们也得受着。反正梁千山对金银之物不感兴趣,本地豪强没办法拿银子砸开梁千山这条线。

另外就是梁千山手里有兵。

某位图书管理员曾经说过,“上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适用。梁千山有兵有武器还有战船,真惹怒了他,他直接拉着一队水师,开着战船往海上走一圈,见到豪强私自出海搞走私的船就来上几炮,准保豪强们哭都没地方哭。

萧景曜自然知道兵马的重要性。他敢把顾希夷和小汤包都带来闵州,当然是有所成算的。

梁千山自从带领着闵州水师轰到了倭匪的老巢,又从倭岛上运了几次黄金白银后,彻底将萧景曜当成过命的好兄弟看待。什么,他的年纪都是萧景曜的两倍还有多了?忘年交懂不懂?

反正梁千山觉得自己和萧景曜是铁兄弟,他能为萧景曜赴汤蹈火的那种——正宁帝曾经私下给过梁千山承诺,说是会给他封侯。只是梁千山现在还得继续练水师,等他将手上的水师交接完后,就能带着进京受封。哪怕儿孙不争气,也能靠着他的余荫,过上富贵日子。

打下倭岛,还发现了那么多的金银矿,战功再加上俘获的财物,确实够梁千山封侯。

再一想,给梁千山轰平倭岛机会的人是谁?那必然是萧景曜。

萧景曜没来闵州之前,梁千山还特别憋屈地再跟倭匪干仗呢。每次他一上奏折请求和倭匪大战一场,直接打到倭岛去,朝廷总会把他的提议压下来。要不是萧景曜说动了正宁帝和阁老们,梁千山再有能耐,也只能望海兴叹。

说他这个侯爵有萧景曜一半功劳,这话毫不夸张。

也正因为如此,梁千山对萧景曜那是掏心掏肺的好。

萧景曜还没来闵州的时候,梁千山就让人将是萧景曜向朝廷提议让闵州水师打去倭匪老巢的消息给传了出去。

对于时常遭受倭匪迫害的闵州百姓而言,谁提议把倭匪赶尽杀绝,谁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