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终章)(第2/4页)

紫奴被他抱在怀里,幸福地阖上眼,用力点头。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两年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在这两年里,长安朝堂发生了不少事。

两支水师舰队在航行大半年后,按照李钦载画的地图,果真发现了新大陆,孙仁师所部水师向东直行,直抵后世的关岛。

关岛被发现,是大唐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足以载入史册。

它最大的意义是,证明了李钦载画的地图确实不假,而且非常精确。

因为李钦载的地图上,关岛赫然在列,孙仁师所部水师将士大为振奋,因为这一发现,将士们信心十足,于是继续启航,小心翼翼探索一个多月后,麟德五年七月,孙仁师所部水师终于发现了新大陆,也就是后世的北美洲。

这一伟大的发现令将士们欢呼雀跃,孙仁师激动地下令靠岸登陆。

世界的历史由此改变,神秘而遥远的东方帝国,正式开启了世界地图的篇章。

水师登陆,全军装备火器,一场征服和杀戮随即展开。

是的,人类的丛林法则面前,儒家所谓的仁义宽和只能暂时抛在一边。

先破而后立,先乱而后治。

一场场杀戮,大唐水师踩着新大陆土著人的尸身和鲜血,一步步突进大陆的腹心。

其后跟随的各大望族商船,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鬣狗,他们露出了贪婪的本性,在新大陆上疯狂地掠夺攫取,大陆的物产粮种和各种矿产被望族商队抢走,搬运上船。

与此同时,程伯献所部的南面舰队也按照李钦载地图,一边航行一边探索,半年后,程伯献所部发现澳洲。

接下来便是重复孙仁师的举动,水师登陆,征服,杀戮,望族商船蜂拥而上,掠夺,攫取。

朝廷水师忙于征服当地土著,望族商船则将新大陆和澳洲大陆的物产粮种装载上船,马不停蹄运回大唐。

商船回到大唐海岸港口时,距离水师启航恰好过了一年。

李钦载的地图帮了大忙,令两支水师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这一天,在华夏历史上本该早些到来。

华夏数千年历史里,从来不缺乏雄才伟略的帝王将相。

千年后的后人说,秦皇汉武缺少的,只是一张世界地图而已,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有了李钦载的出现,李治有了世界地图。眼界瞬间打开,原来世界这么大,原来这才是星辰大海。

于是我来,我见,我征服。

望族商船满载而归,带来了新大陆的物产粮种。

这些物产粮种的意义,比金银更珍贵,更具重大意义,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带来了产量极高的土豆,玉米,还有李钦载心心念念的辣椒。

望族商船甚至还给李钦载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他们连南美洲特产的烟草也带来了。

朝廷水师仍在新大陆无尽地杀戮征服。

与此同时,麟德五年十一月初,大唐天子降旨,擢晋李钦载为辽国公,同中书门下三品,赐勋上柱国,配享太庙。

满朝文武皆无异议。

因为李钦载值得拥有。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文武官员都很清楚它对大唐具有怎样重大的意义,新物产新粮种陆续来到大唐,盖世之功比开疆拓土更伟大。

爵封国公,应有之义。

至此,李家一门双公实至名归,权势声望达到人臣巅峰,家族圣眷之隆,古今无出其右者。

而就在李钦载权势声望达到巅峰时,他却做出一个令世人意外的决定。

他带着妻儿离开长安城,回到了久违的甘井庄,从此隐居乡野,不问朝政,除非天子有重大事宜相召,李钦载轻易不肯离开庄子。

……

本是世间闲散客,红尘炼心,入世出世,渡人渡己渡众生,终究还是回归了恬静超然。

春去秋来,山中不知岁月。

渭河边不知何时搭了一座简易的帐篷,晚秋萧瑟,正是水涸鱼肥好时节。

李钦载手执一根精致昂贵的钓竿,面无表情地盯着河面,看似和谐美好的画面,可谁都没发现他的眼神里已满是怒火。

大半天时间过去,身边的鱼篓里空空荡荡,硕大的鱼篓咧开大口,仿佛在无声地嘲笑他。

他的身侧还有一个漆器木盒,里面一排排的精巧小抽屉,整齐地排满了各种型号的鱼钩,鱼线,浮标,和鱼饵。

所谓“差生文具多”,李钦载也是如此。

这么齐全的钓鱼工具,适合各种水情各种鱼类,可特么的偏偏就是钓不到鱼,一条都钓不到。

这些年朝堂蹚水,红尘打滚,哪怕是在战场上生死徘徊,换来的修身养性功夫,此刻全都化为泡影。

老子特么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