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康熙重生记——康熙,你深合朕意!(第3/3页)

帝王需要的不是正确的建议,而是“正合朕意”!

现在的拿破仑的“朕意”是当皇帝,而不是在欧洲推行共和制度!

既然他想当皇帝,那他就不会对欧洲的君主制赶尽杀绝……如果德意志从神圣罗马帝国变成了德意志共和国,罗刹帝国也变成罗刹共和国,那欧洲共和派的力量就加强了,君主制就式微了。这样拿破仑还咋当皇上?

所以拿破仑和弗朗茨皇帝还有保罗皇帝,现在已经不是你死我活的仇敌了……和他们共存,大家一起当皇帝,才是拿破仑的“朕意”。

而到了1801年的2月,拿破仑逼迫奥地利屈服和稳住罗刹国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让·维克多·莫罗将军率领的莱茵军团在德意志南部大败奥地利的约翰大公,麦克唐纳将军率领另一支法军在严冬季节穿过施普鲁根山口,切断了奥地利在意大利最重要的据点曼图亚要塞与奥地利之间的联系之后。维也纳的皇帝弗朗茨终于屈服,同法国人签订了和约,接受法国在北意大利建立“姊妹共和国”,并且退出了第二次反法联盟。

奥地利和罗刹的相继退场,并不意味着法兰西的彻底胜利,因为英-荷联合王国和它背后的大明,依旧在和拿破仑作对!

而已经和拿破仑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还深知拿破仑“朕意”的康熙,在这个时候就提出了另一个拿破仑无法拒绝的建议——由他作为拿破仑的特使,去大明活动,联络大明的尊皇党和天地会高层,设法使大明放弃反法立场……

“玄业,你真的有办法让大明改变立场吗?”已经回到杜勒伊里宫的拿破仑在听到了朱玄业的建议后,也有点动心了,不过他对这位年轻的君堡王子的能力还有点怀疑。

“执政官,”康熙顺着拿破仑的“朕意”提出了他的理由,“您不必怀疑我的能力,因为我没有能力改变大明的立场,真正能改变大明立场的是您……您在欧洲取得的一场又一场胜利,会让大明的尊皇派和共和派看到您的价值,还会让他们意识到大明无法通过一点资助就帮助英-荷联合王国、奥地利、普鲁士扭转欧洲的局面……而且,您的真实想法,也就是在法兰西重新建立君主制,也符合大明尊皇派、共和派的利益。

他们真正反对的不是一个法兰西帝国,而是整个欧洲都被激进共和派席卷,所有的欧洲君主国都变成阿兹特克共和国、印加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