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认罪吧,哈布斯堡王朝!(第2/3页)

这个意思意思的钱就得教宗想办法了!

而且,这个钱花了,那帮波兰立陶宛贵族也不见得肯办事儿……当年路易十四就花来许多冤枉钱帮大孔代贿选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结果那帮贵族收了钱以后不投大孔代的票,这事儿真没地儿去说理啊!

虽然钱花了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不花钱肯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英诺森十一世也只好把罗马城内所有的红衣主教都召集起来,看看可以从哪里搞点钱去帮扬·索别斯基。

可是这会议一连开了好几天,罗马的红衣主教们却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爸爸(教宗的拉丁文为papa,就是爸爸的意思),”一个肥头大耳,看上去就特别虔诚的红衣主教对教宗爸爸说,“要不我们还是发点赎罪券吧……这几年欧洲的形势非常动荡,罪人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急需赎罪券为他们免除死后在炼狱中的惩罚。”

所谓的“赎罪券”其实是不能赎罪的,只能免除罪恶的灵魂在炼狱中所受的苦难……这个该下地狱还是得下地狱的!

而教廷的“赎罪”或者叫“免罚”业务其实并没有因为停止销售赎罪券而中止,实际上知道21世纪,罗马教廷依旧有类似的业务,只不过没有一张印刷精美的券了。

譬如在某一年,教宗爸爸就颁布法旨叫信徒们在某一天都去教堂祈祷,去就有赎罪免罚优惠——属于“赎多多”大促销了!这也没办法,教堂生意不好啊!

不过现在欧洲还有新大陆那边的教徒还是挺多的,如果要卖赎罪券还是可以卖出去一些的。可问题是……赎罪券这个东西已经被批臭了,再拿出来卖恐怕不合适吧?

想到这里,教宗爸爸英诺森十一世就摇了摇头,道:“虽然赎罪的需求很大,但信徒依然应该通过祷告和忏悔,求得天父的原谅,而不是花钱购买耶稣留在人间的功德。”

“爸爸,”又一个看上去有些干瘦,和英诺森十一世长得挺像的红衣主教提出建议了,“我认为应该将法国主教的任命权卖给路易十四,他最近发了一笔横财,听说有两三亿里佛尔……反正从1673年起,他就已经在自行任命主教了。”

路易十四自行任命主教的事儿造成了法兰西和教廷的对立,英诺森十一世上台后坚决反对此事,而路易则召集法兰西宗教会议,颁布高卢条款,主张限制教宗爸爸的权力。而英诺森十一世则针锋相对,宣布参加法兰西宗教会议的教士一律不能提级——他也就只能用这个办法去对抗太阳王了,破门律、绝罚令这种究极武器,他是不敢拿出来对付路易的。

他要敢试试,那肯定就得逝世了!

“不,教廷不能向路易十四让步!”英诺森十一世态度强硬地说,“否则其他国家一定会起来效仿。而一旦主教任命权都由各国君主掌握,那么什一税还怎么收?”

“或许我们可以请求荷兰和英国向大蒙古国施加影响,让他们向波斯进军,这样就能迫使奥斯曼帝国改变扩张方向了。”

又有一个红衣主教提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让罗马天主教的爸爸去向新教主宰的英国、荷兰求助!结果自然是招致了“爸爸”的白眼。“爸爸”不要脸面的吗?

这下一屋子的红衣主教都没话可说了,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好像也没有什么办法了……总不能让主教们捐钱给教廷吧?

就在这当口,一个“爸爸”的侍从拿着一个蜡封的卷轴,飞也似的跑进了会议室,又双手讲卷轴交给了教宗,并且低声对他说:“爸爸,这是萨伏伊公国的王太后派人给您送来的亲笔信……”

“什么?”教宗爸爸一紧张,“王太后的亲笔信?”

他赶紧摸出老花眼镜戴上,然后才接过卷轴,扯掉了上面的蜡封,展开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就失声叫了起来:“什么?怎么会这样?”

“爸爸,王太后的信里说了什么?”

“爸爸,您和王太后之间发生了什么?”

马上就有红衣主教跟着打听了,特别是那个和英诺森十一世长得特别像的红衣主教提得问题怎么听着那么奇怪?

罗马教宗爸爸赶紧嗯咳一声,让这人住嘴,然后才用异常凝重的语气对在座的红衣主教们说:“路易派他那个穿女装的兄弟率领2万法军开进了意大利……他还命令萨伏依的军队和法军一起行动,也接受奥尔良公爵的指挥。”

萨伏依的太后名叫玛丽-让娜-巴蒂斯特,是萨伏依家族在法国分支出身,嫁给了同族的堂兄弟,现在成了意大利的萨伏依公国的太后。虽然在1680年时,她已经把大权交给儿子了,但她依旧掌握一定的实权,是萨伏依公国亲法派的头目。同时也长期充当路易十四和罗马教宗爸爸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