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康熙,这是大清国最后的机会了!(第2/3页)

……

康熙十九年春,中亚。

随着一阵哗啦啦的马蹄踏过溪水的声音响起,当先一骑极其神骏的土库曼马已经踏足北岸。紧接着就是数十名穿着黄马褂的骑士跟着踏水过河。马背上的那人,头戴满清的暖帽,身着行装,一脸麻子“麻”得让人觉得耀眼,正是大清第一麻子康麻子吴玄烨。

这条小溪的两岸,都是整个中亚都少有的既富饶,又荒芜的土地。富饶是因为这里的土地肥沃,水源冲沛,还有大片平整开阔的土地,非常适合农耕。而荒芜……则是因为如此水土,现在大片抛荒在那里,没有人耕种,荒草长得都有半人多高了。远处一片焦黑的断臂残垣,仿佛昭示着这一带刚刚遭遇了一场惊人的浩劫。

一支队伍,正稀稀拉拉的行进在小溪南岸的一条破破烂烂的道路上面。这不是一支只有军官和士兵组成的单纯的军队,而是包括了许多妇女儿童,和一车一车各种各样的行李的队伍。这支队伍不知道走了多远,所有的人衣服都灰蒙蒙的,满是尘土,拉车的骡马也都有点马瘦毛长,看起来这一路吃了不少苦头。但队伍当中的每一个人,这时候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着周围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指指点点,互相议论。

“这可真是个太平安乐的好去处啊!”

“怪不得这里叫什么……什么太平谷呢!果然是太平安乐之地啊!”

“就是啊,真没想到这西域蒙兀儿地方,竟然还有此等宛如天国一般的好地方!”

“这水土……也太肥了吧?荒草都长得那么好,要是都种上麦子,一定能养活几百万人咧!”

“更美的是这里还是一处大大的山谷,谷口顶天就是一二十里,加上谷口附近比较低矮的山地,能够进出的通道最多就是四五十里,若是能修一道长城堵起来,那咱大清将来即使……也能在这处山谷当中安享太平,这也是神仙般的日子啊!”

原来康熙和这队来自中原的屯田兵户所在的,就是堪称蒙兀儿地方之天国的费尔干纳盆地。

蒙兀儿地方的河中之地在被蒙古人蹂躏之前,据说也有发达的灌溉体系,也许比不了中原,但肯定也有沃野千里。但是当康熙、吴世琮率领着两国远征军不远万里打到河中时,这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整个河中,除了不多的几处绿洲,到处都是荒凉一片。

大部分的绿洲也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儿,古老的灌溉系统早就破败不堪,也没有人去进行大规模的修补,只有一些小修小补,勉强维持。

由于中亚干旱地区的农业本就是靠高山融雪带来的水源维持的,想保持农业生产,维持甚至扩大绿洲规模,那就得靠大规模兴建水利设施。最好能来个中亚一盘棋,对境内有限但是非常稳定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而且统一的调度。

历史上,波斯帝国就曾经依靠修建和控制水利设施开发了中亚河中地区,并且实现了相对有效的统治。

但是当破坏等级拉满,建设等级近乎为零的蒙古人统治了河中之后……原本富饶的土地,就变得荒芜而且贫瘠,而走马灯一样更替的蒙古王朝,除了不断破坏,大概也干不了别的事情了。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得等到那个红色帝国的到来,才能给中亚重新注入生机。

而这一次,河中大部分的绿洲,包括撒马尔罕、布哈拉、花剌子模,都被分给了吴世琮。而康熙则得到了塔什干周围和中亚这边唯一不需要依靠人工灌溉体系也能维持较高农业产出的费尔干纳盆地。

当然了,吴世琮把中亚最好的费尔干纳盆地留给康熙并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吴世琮已经看上了生产波斯马、波斯猫和波斯美女的波斯,准备以布哈拉为基地,展开对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征伐……即使不能吞并,也必须让萨法维王朝臣服。

另外,控制撒马尔罕、布哈拉和花剌子模的吴世琮距离印度更近,也有利于将来进军印度或是现在向印度帖木儿帝国收保护费。

而康熙也没有去和吴世琮去争夺进波斯、进印度的通道,反而欣然接受了费尔干纳盆地,并且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率领大军扎根在了人口密度较大的费尔干纳盆地里面,然后一座城一座城的清理。直到不久之前,他才刚刚拔掉了费尔干纳盆地当中最后的反抗据点——安集延。

在攻伐费尔干纳盆地内的天方教城市的同时,康熙还传旨北京,命令留守的杨皇后、恭亲王和八大臣再派一批屯田旗人来费尔干纳扎根。

而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费尔干纳,康熙还给费尔干纳盆地改了个名儿,叫“太平谷”……一听就是个好地方!而且还在写给杨皇后、恭亲王和八大臣等人的旨意中,对太平谷的水土地形好一阵吹捧,说这里是群山环绕、水土丰润、沃野千里、太平之谷、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