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五大王?五大老?(第2/4页)

……

就在耿精忠忙着建立他的大靖王朝并且努力组织大明包围网的时候,南京城的人们也完成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这个南京的能工巧匠们在原来的那个定王府后宫门口的那座“假文华门”外头的小广场内搭了一圈挺漂亮的棚子,还在这个小广场当中修了一座小小的八角亭子。

可别小看这圈棚子和这八角亭子,这可是未来新大明最高权力机关国人议政大会会场的重要设施!

有了这圈棚子,国人议政官们就不怕风吹雨淋日晒了……这个堂堂议政官,总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吧?要不然天天风吹日晒的就罢了,最多晒黑一点。可要遇上下雨下雪该怎么办?也不能让议政官们顶着雨雪讨论国家大事吧?

至于那个亭子可就更厉害了,议政大会的主簿、书办,还有主持议政大会的领议政,在开大会的时候都会在亭子里面坐着。而得到发言机会的议政官,也必须进入八角亭子站在讲台上发言——议政这个事儿还是要讲个规矩的,不能胡说八道,也不能七嘴八舌,把个议政大会的会场搞得跟鸭子塘似的。

不过这会儿,定王府议政大会会场里头却跟开了锅似的,二百多个来自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湖北、福建、江西、湖南等全部或部分被大明控制的省份的议政官,都在交头接耳,甚至高声议论。

而在那个八角亭中,本来应该坐镇主持会议的几个领议政,今儿全部缺席,不知道是不是昨晚上聚会喝多了,这会儿还没睡醒,还是躲在什么地方开小会商量怎么应付耿精忠称帝的事儿。

吴三桂称帝的事儿早就在大家伙的预料当中,毕竟老吴的实力摆在那里,早就过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标准。而且他辛辛苦苦造反图个啥?还不是想过把当皇帝的瘾?

不过老吴的地盘和大明的核心地盘也不接壤,当中还搁着李自成和杰书的地盘,就算要开打也够不着,所以大家伙不怎么担心。

至于和吴家的地盘接着的两个李王统治的广东、广西和湖北东部等处,也没什么大问题。

毕竟老吴家和两个老李家关系都不一般,一个是亲家,一个仇家,两家的实力都还不弱,而且这吴家的亲家和吴家的仇家还连了宗,成了一家人……

可是耿精忠称帝这事儿可是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了。

虽然大家都听说过什么“天子分身耳火”的谶语,但是把这个谶语解释成耿精忠要当皇帝实在有点牵强啊!

天子分身……这个分身又不是真身,是幻化出来的。譬如《西游记》里面的孙猴子拔根毫毛就能变个一模一样的猴头,这就是孙猴子的分身啊!

这个分身如果和天子挂上钩,也可以解释成耿精忠是天子的代理人,代天牧民,镇守一方。

反正怎么都不能解释成耿精忠要当皇上啊!

天子分身,又不是天子真身。难道耿精忠他没看过《西游记》,不知道分身是咋回事?

而耿精忠一称帝当皇上,他和大明朝之间可就不死不休了!

本来还能哄哄的,现在非得打死算完了!

而耿精忠地盘看上去挺大的,还和控制江西的大清余孽康亲王杰书的地盘接壤,而杰书的江西又和吴国贵控制的湖南接壤……形势看上去好像不大好啊!

另外,现在天下已经有三个皇帝了,大清那边还有一个康熙皇帝和一个摄政裕亲王对立,没准那个摄政王福全也会称帝……这皇帝越来越多了,可是身为天下正统的朱三太子,怎么到现在还是个定王监国呢?

坐在棚子里面的议政官们交头接耳,越说越来劲儿,声音也越来越大了。

“如果这耿精忠、杰书、吴国贵他们仨联合起来,咱们大明的国土可就被一分为二了!”

“何止啊,湖广忠王所领的地盘和江东的联络也困难,除非能打下九江府……”

“九江府哪儿那么好打?一个安庆就打了好几个月,这两天才刚刚拿下。九江的地形比安庆更险要,又是杰书本人驻守的要塞,怕是没个一两年拿不下来啊!”

“一两年哪儿够?怎么都得先解决耿精忠这个逆贼啊!这个耿精忠可是在杭州当皇上,杭州距离南京多近啊!而且南京隔壁的太平府现在都还是耿精忠的地盘!”

“且慢,且慢……先别提打谁不打谁,当务之急,咱们得先把皇上给选出来啊!看看人家选个皇上多快,吴三桂打个瞌睡就当上,耿精忠阅个兵就是皇上。咱们这里磨磨蹭蹭的,到现在连《大明原法》都没议好……”

“这急什么呀?《大明原法》是新大明的根本大法,涉及到国士、国人的权利和那个啥义务,一定得仔细商议!另外,这个《大明原法》还关系到以后的《均田法》和《军役法》怎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