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吴玄烨留辫不留头!(第3/3页)

而且,西安旗军的老底子可是在川南被吴三桂打得损失惨重的那些旗军和绿营兵,到现在为止他们都已经在战场上历练了好几年,都是闻够了硝烟见多了尸山血海,福全的军队怎么比?

况且,吴三桂还会提供最多一万援兵——援兵虽然不多,也不见得会真的上去厮杀,但只要能帮着呐喊助威,亮明自己的立场就足够了。

看见康熙好像很有把握,莫洛、陈廷敬、于成龙也赶紧表明自己的立场。

“皇上,您既然决心已定,奴才愿率山西的两万绿营精锐为陛下前驱!”

“皇上,臣也愿率山西团练万人追随陛下!”

“皇上,臣也有团练五千,足可与贼一战!”

听见这三人一表态,康熙的把握就有多了一些……两万绿营加一万五千团练再加西路旗军四万,总共就是七万五千了!

“好,朕有七万五千精兵,还有何惧哉?”

康熙的话音刚落,仿佛冥冥之中就是有人为难他一般,门外头突然传来了小桂子惊慌失措的声音:“皇,皇上不好了,华阴那边的吴军往潼关来了!”

康熙一听这话,脸色都变了,刚才那点十足的信心一下就不知道去了哪里?

莫洛看到康熙突然变脸,还习惯性地表起了忠心:“皇上,奴才的两万绿营兵都已经到了蒲州、解州,随时可以开进陕西和吴逆决战!”

陈廷敬和于成龙一看,也连忙想要跟进,但他们的话还没出口,康熙就板起面孔训斥道:“莫洛,别胡说,谁是吴逆?”

莫洛、陈廷敬和于成龙都一愣,康熙咬了咬牙,大声对外面的小桂子道:“小桂子,马上派人召集诸将……朕要和他们一同出迎!”

出迎?莫洛、陈廷敬和于成龙心想:迎战吗?看来皇上还是挺勇的,没有被吴三桂打怕!

……

“大明西王令旨,请清主吴玄烨出来接旨!”

潼关城下,随着马宝的一声大吼,莫洛、陈廷敬、于成龙,还有其他所有跟随康熙一起出迎的西路旗军的兵将,全都向康熙所在的方向望去。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已经知道“清主吴玄烨”是谁?

这是在不久之前刚刚签订的《长安盟约》当中,吴三桂方面给康熙赐了“吴”姓之后的康熙皇帝的全名儿……康熙现在就是吴玄烨了!

虽然康熙签了《长安盟约》,也对吴三桂的赐姓表示感谢——现在吴三桂是君,康熙是臣,君给臣赐姓是极大的荣耀!康熙当然要感谢了。不过他的面子上还是有点挂不住,所以这个“吴”姓不是常用姓,康熙的常用姓还是爱新觉罗。

但是现在马宝带着万余骑从华阴过来,还带着吴三桂的令旨,点名要见“吴玄烨”,康熙能不答应一声吗?

“玄烨在此……”康熙只好硬着头皮回答。

“什么?”马宝显得很不满意,“吴玄烨,你是不是漏了什么?”

“臣……吴玄烨在此!”康熙咬着牙纠正了一下。

这下刚来的莫洛、陈廷敬、于成龙都惊呆了!

康熙咋就变成“臣吴玄烨”了?

而康熙这时也顾不得臣子心中的失望,他只能努力坚守底线——不能跪迎吴三桂的令旨,也不能离开侍卫们的保护上前去接旨。

马宝看了一眼被康熙带出来镇场子的万余八旗兵——他们在潼关城下摆了个大方阵,骑着马被一群人簇拥着的康熙随时可以缩进去。

既然这个康熙不大好抓,马宝也就不考虑节外生枝了,不过他也不能完全让康熙如意,只见他笑着道:“大清主,额见你披挂整齐,上马下马不方便,就不正是传旨了……不过额还是要把令旨里面的内容和你说一下。”

说着他就张开喉咙道:“西王殿下说了,吴玄烨既然向他老人家称臣,就应该守他的规矩……西王对于男人大丈夫留小辫子的规矩是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吴玄烨,你要留哪样?”

“当然是头了!”康熙大松口气儿,“小桂子……帮朕把辫子剪了!”

其实这个辫子……对满洲人来说并不是剪不得的。满洲的规矩是“留发不留头”,蓄发是绝对不行的,但剃个大光头没什么不行的,总比连头带辫子一起剪了要强多了。

马宝一看康熙这态度,一下也挑不出毛病了,只好接着说:“西王说了,潼关这里所有的人都要剪辫子!当年多尔衮下令剃发易服,不知道害了多少人!西王今日要替他们讨回一点公道……谁敢留着辫子,就要割了脑袋!”

康熙的辫子已经被小桂子一刀割下来了,不过他脑袋还在,所以可以高高举起自己的辫子,大声道:“诸位臣工,诸位兵士,朕命你们马上剪辫……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