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反清复元,反清复明,总有一个能成功吧?(第2/3页)

谁知道在布尔尼看来,这就是北京兵力空虚的证明啊!

看看,现在北京都剩下什么部队了?黑白相间的色目,上阵得让人抬的瘫子,还有听着就不能打的苏喇家奴兵,这大清的气数一准是尽了!

而当布尔尼和福全一起由安定门进入北京城的时候,他就更加坚信大清要完,大元要来了!

因为北京内城里面的人气,比去年他来看爸爸的时候又差了一大截!

街上空空荡荡的,行人稀少,偶尔见着几个,也都是老弱,别说丁壮了,连妇孺都不怎么看得见了。

毫无疑问,大清朝已经快要山穷水尽了!

正在布尔尼想着怎么趁着大清要完的当口再兴大元的时候,和他并辔而行的裕王福全突然勒了下缰绳,笑呵呵地开口了:“察哈尔王,你家的王府到了……我今儿就送你到这儿,你家老王脾气不好,我就不和你一起进去了。你啊,多劝劝他吧。明儿记得拉着你家老王一起去宫里见太皇太后。”

察哈王抬头一看,果然到了自家那个门庭冷落的王府了,他赶紧冲福全一抱拳:“好好,裕王,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说说他。”

“那行了,回见吧!”

“回见了!”

福全和布尔尼寒暄了几句,就在察哈尔王府之前分了手——布尔尼的那个阿玛阿布鼐是个暴脾气,又给关了那么些年,是个见谁怼谁的主儿,也就是看见布木布泰还留点面子,所以福全也不愿意和他见面。

而且福全还有事儿呢!

杨起隆在皮条胡同里面弄了个大宅,在里头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选了几个包衣洋奴出身的白皮或混血美人儿给福全教外语。

福全那么好学的一个王爷,得去学习……

而张勇、赵良栋也不愿意和察哈尔老王见面了……老王也是王,他俩还得给那老东西磕头,多没意思?

有这功夫,还是去再练会儿兵吧!

现在可是多事之秋,北京的巡捕五营和“家奴新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上战场,要练不好,麻烦可就大了。

而在另一头,布尔尼也没功夫和福全、张勇、赵良栋他们几个交际,他还急着和自己的老阿玛阿布鼐商量反清复元的大事儿呢!

为了这一天,他们黄金家族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了……现在康熙和吴三桂在关陇地区打生打死,不可开交。八旗子弟则损失惨重,即便还活着的,也都被发往了各个前线,还有一些则去了关外经营退路。

北京城不能说空空如也吧,现在也没多少正经的守军了,根本挡不住察哈尔的蒙古勇士……

……

“父亲,孩儿早就和张瘸子、赵良栋打听过了,现在北京城这边兵力非常空虚,仅有巡捕五营的绿营兵三千人,丰台大营的苏喇家奴兵一万人,大概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黑白洋奴兵和少量的皇城护军,总兵力不会超过一万五千。而康熙小昏君已经授予孩儿指挥内属察哈尔八旗兵的权力……加上孩儿直属的外藩察哈尔勇士。咱们最多可以凑出三万蒙古铁骑!三万铁骑打一万五千杂七杂八的军队,这怎么都不可能输啊!”

“草上的贵族和牧民还记得大元吗?”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这些年草原上的蒙古人被满洲人欺负得太苦了!那帮满洲人把长城以内的汉地当成了自家的田园,不许咱们蒙古人去抢,还把关外的田庄当成满洲的退路,也不允许咱们蒙古人触碰……过去蒙古人遇到荒年还可以去抢汉人的粮食财货,现在只能活活饿死。

更可恨的是,满洲人还给漠南诸部划分了定牧之地,不许咱们蒙古人逐水草而迁,也不许各部互相兼并……草原上的蒙古好男儿没有不恨满洲人的!

大家都盼着成吉思汗那样的英雄可以再临草原,带领蒙古人再过上以前那样的好日子!”

正在察哈尔王府里面和老王爷阿布鼐商量突袭北京城和反清复元的大事儿呢!

现在这世道,大清朝还真是风雨飘摇啊!汉人要反清复明,而蒙古人呢,也都恨得压根直痒痒,十之八九都在想反清复元呢!

虽然满洲皇帝现在兼任着蒙古大汗,还一天到晚和蒙古人说什么“满蒙一家”,但实际上只有八旗蒙古……也就是进了八旗编制的蒙古人,以及少量的科尔沁蒙古的王公和满洲人是一体的。

而对草原上绝大部分的蒙古人来说,现在可是暗无天日!

草原的那些没有编制的蒙古人在清朝以前,时不时就窜进长城里面劫掠一番,而大明又从来没像清朝一样,把蒙古人彻底放倒——当然了,这个大明初年遇到的蒙古人和大清初年遇到的蒙古人可不是一码事儿。前者还是活力满满、万分凶残的蒙古人。而后者遇到的蒙古人已经不大行了,至少在漠南、漠北的蒙古人不大行了,漠西蒙古还是很会砍人的。不过那些不大会砍人的漠南、漠北蒙古人就被大清朝给修理和管束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