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额们是吴三桂派来的,你们还不归顺?

湖南省下辖的直隶州澧州的知州黄老爷,是广东人当中少见的国字脸加大高个的组合,他是康熙三年甲辰科三甲第一百五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也就是那一科的倒数第一名进士!

可别小看这个倒数第一,这可是考中进士的倒数第一,含金量可比后世考上清华北大还要大!清华北大一年招多少?康熙年的文科进士,三年一科,每科才二百出头,能考上的个个都是学霸。

而来自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鹅塘都黄家村黄植生黄老爷,那可是出了名的新会神童,广府学霸,当年考秀才的时候,县、府、院三试都是案首(就是第一名),全都是一次通过!

后来考广东乡试,又得了个经魁( 第三、四、五名都称经魁),中举之后,立即就跑北京考会试,结果又是高中,名次不高,但也是个贡士了,再隔些日子又考了个殿试倒数第一……这一通考试都考完了,也才二十二岁,绝对算得上天才考试家了。

如果谁也以为他仅仅是一个天才考试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黄老爷其实是一个有背景的考试家,他可是官宦子弟加宦官子弟!

他爹黄老太爷,还有他爷爷黄老老太爷,都是三朝忠臣,先后伺候过大明、大顺、大清的主子爷,其中黄老老太爷在天启年就入仕了,还认过一个特别牛逼的干爷爷,名叫魏忠贤!

这种官宦世家加宦官世家出身的考试家在高中以后,当然不会傻乎乎等着铨选了……一番运作之下,高中之后没几个月,就放了知县,而且还是个比较容易升官的沿海肥缺——松江府上海县知县,三年俸满后因为在任上有击退海贼的功劳,评了个“卓异”,门子再一走,就放了湖南澧州的州同,州同俸满后,又晋升澧州知州……前前后后不到八年,就连着升了两级,从一个知县爬到了知州,对于知县起家的倒数第一名进士来说,这官运还真没谁了。

不过对于一个“倒数第一进士”而言,直隶州的知州通常就是天花板了,想要再往上升……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得用点特殊的手段!

譬如……花钱捐一个知府!

又或者当一回贰臣,混个从龙之功!

这些天他就在和他的那个“真不孝之爹”黄老太爷一块儿在琢磨要怎么做选择呢!

为什么说他爹是“真不孝”?那是因为黄老老太爷,就是那个魏忠贤的干孙子,去年年头的时候就仙逝了。

照着《大清律例》规定,黄老太爷得以“闻丧月日为始,不计闰,守制丁忧二十七个月(四舍五入算三年)”……这个士大夫守制丁忧,照规矩必须得“结庐守孝”,也就是在先人坟墓旁搭个草庐,披麻戴孝守上二十七个月,期间还要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简直活受罪!

可是现在,二十七月还没过半,黄老太爷就不在老家呆着,而是带着新纳的小老婆溜到儿子任官的澧州来和儿子商量要不要当贰臣或四臣(黄植生当贰臣,黄老太爷当四臣)了……这可真是不忠不孝凑一起了。

“衰仔啊,快过来……这里有一份邸报。”

今儿一大清早,天还没完全放亮,习惯早起的黄老太爷,就一边吃着广式早茶,一边亲切地喊着黄老爷的“小名”,手里还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邸报抄件,还招呼儿子过来一起瞧瞧。

这老太爷身边还有个十七八岁的小妾在伺候……黄老爷知道昨晚上他的“不孝之爹”就跟这个新纳的小妈一块儿玩到深夜,真是龙精虎猛啊!

“老逗啊,”黄植生和爹招呼了一声,就在桌子边上坐下来,看着自己的老爷子,摇摇头道,“你还在丁忧,这个样子要是被御史知道,参你一本,我这个当儿子的也要受连累的!”

“都什么时候了,那帮御史怎么可能参你老逗我呢?”黄老太爷一脸不屑,“你还是先看看这个吧!这是昨天晚上才送到的。”

说着话,他就把手里头的邸报抄件递给了自己的六姨太,让她转交给自己的儿子。

黄植生接过那邸报抄件一瞧,脸色立即就变了,“什么?皇上要御驾亲征?还,还要招募北方六省贫户去关外屯垦……”

黄老太爷哼哼一声,探出两根手指,“这是做两个准备了……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要跑路了!”

“还没开打,就想跑路,这个大清要完啊!”黄植生连忙问他老爹,“老逗啊,您和西王殿下熟不熟啊?如果现在投靠过去,能不能当个尚书?”

黄老太爷摇摇头,“当然不熟了……我哪里知道西王殿下造反的本事那么大?我本来以为他早晚让鞑子朝廷给兔死狗烹了,所以躲他都来不及。早知道当初就好好巴结他了!不过我们现在去投靠他,也算是从龙了,将来总有一个爵爷可以当,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