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一切尽在康麻子掌握之中?(第2/4页)

好在他书读得不行,但是投鞑子当汉奸的时候却很果断。在大清天兵刚刚打进江南的时候,就果断投了大清当带路党。而且他还投到了一个清朝王爷的门下,还自愿当了这个王爷的包衣奴才!

他可跟人打听过,想要成为大清朝的自己人,那就得抬旗!而寻常人要一步到位抬旗是很难的,就得先当包衣奴才,然后再抬旗。洪承畴、范文程这样的大人物,都是先当奴才后抬旗的。

所以傅弘烈也想步洪承畴、范文程的后尘,决定踏踏实实地从包衣奴才开始起步。而且傅弘烈还跟人打听仔细了,知道这个大清的包衣奴才还分成皇帝家的包衣和王爷、贝勒家的包衣,要当皇帝家的包衣得去北京。傅弘烈当时囊中羞涩,凑不出路费,于是就在一个刚认识没几天的旗人朋友,名叫王国光(后来的两广总督)介绍下,成为了定南王的包衣奴才……

而他当了包衣奴才之后,才发现当错了!

这个定南王他不是正经的满洲王爷,不是大小旗主之一,而是一个藩王!虽然这个定南王手下的嫡系人马的编制也和旗兵一样,也有参领、佐领什么的,兵丁也称为旗兵,待遇也和八旗兵一样。但是定南王藩下的十五个佐领却自成一体,和八旗系统是隔离的。

也就是说,傅弘烈几乎不可能从定南王府包衣一步步升到八旗子弟……他就是当了“旗人”,编制也在定南王府,是不可能进入八旗的。

这可真是投鞑当汉奸还投错了地方,还亏得他在投鞑之前还做了功课,属于有备而投的。

虽然这傅弘烈是“投错鞑”了,但他想要退出重投却不可能了……他要退出那就是“逃人”!能不能逃掉另说,但这辈子肯定是不可能再进入大清体制了。

不过那个定南王孔有德对傅弘烈这个“秀才包衣”(他没秀才功名,但孔有德还当他是秀才)还是不错的,没让他去填壕,也没让他去干粗活,而是让他当了自己一双儿女的老师……似乎也不错!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傅弘烈会在孔有德的儿子孔廷训嗣位后成为定藩重臣,也许还会在孔廷训的推荐下当上朝廷大员。

可是这个意外……很快就来了!

傅弘烈跟着孔有德在广西桂林呆了没两年,李定国就打过来了……而且还一举攻破桂林,把孔有德都给打死了。

不过傅弘烈也是个能跑得主儿,他在桂林城破的时候,就跟着孔有德的一双儿女一起跑了,后来又和孔廷训跑散了,只好和一个定南王府的奶妈一起护着孔四贞,扮成一家三口跑路。

因为傅弘烈是江西人,而孔有德手底下都是东北人,所以他的一口江西官话很容易就骗过了李定国手下的陕西人,跑到了桂林城外躲了一阵……在和孔四贞这个小姑娘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跟着去了北京,成了北京的定南王府里面的管家。

可以说,他就是陪着孔四贞一点点长大,亲眼看着她从一个白莲花一般的好姑娘,被王辅臣这个活吕布勾引、带坏,一点点变成了个水性杨花的D妇。一边和王辅臣这个花心大萝卜打得火热,一边不停撩拨顺治皇帝,一边又和孙延龄这个小帅哥眉来眼去。可是就不拿正眼瞧傅弘烈一眼……

一想到那个他从小看到大的女主子,傅弘烈就忍不住一声长叹!

“傅知府,别叹气了……”这个时候引见的侍卫已经在乾清门外头站稳了脚步,回头对傅弘烈道,“你是来辞陛的,可不能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傅弘烈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乾清门外,马上就能见到那位驱逐鳌拜,逼反三桂的大清小明君康熙皇帝了。

……

“臣广西候补知府傅弘烈,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傅弘烈终于被引入了乾清宫的南书房,朝着御座后头端坐的那人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康熙轻轻摸着案头的一柄玉如意,这柄如意是刚刚花了十二万两银子买到了津海关道的杨起隆来宫里谢恩的时候献上的宝物,是用名贵的白玉雕成,它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

康熙十分喜欢这个玉如意,对杨起隆的印象有好了不少,所以当场就答应给朝鲜国下一道圣旨,让他们开放海州口岸和大清贸易,还要在海州海湾当中划一块适合修建港口的土地给大清的津海关道,用来修建商馆——这可不是低三下四的请求,而是大清皇帝的圣旨!

如果朝鲜敢不遵从,那正好拿这个软柿子立一下威!

想到这里,康熙就收回了自己的心神,用听不出喜怒的声音说:“抬起头来!”

傅弘烈顿时就直起了身子,两双腿依旧弯曲,跪在一张蒲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