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施琅、张勇、赵良栋,你们小心了(第2/2页)

面对福建水师的屡战屡败,靖南王耿继茂则拿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就是裁撤福建水师!

这个福建水师如果被裁掉了,没有了……当然就不可能再被海贼打败了。郑经再厉害,也不可能击败不存在的敌人啊!

不得不说,这个耿继茂还真是个天才!

不过鳌拜并没有批准耿继茂的天才计划,当然也没同意施琅的扩军方案——把福建水师扩充到两万三万,而且还要全归施琅统领,那实在也太“离谱”了。

吴三桂手下的额兵才多少?也不过是三万几千,就已经是大清心腹大患了。而靖南王耿继茂底下的藩军只有三千,加上归耿继茂节制的援剿总兵和中路总兵麾下的四营标兵,总兵力也才七千。

施琅想练兵两三万,他想干嘛?

“皇上,奴才有话要说。”

王忠孝早就编好了欺君罔上的说词——那张写了“小心施琅、张勇、赵良栋”的纸条,就是他夹塞进图海的遗折的,那字儿还是善于模仿图海笔迹的周昌写的。

“说。”康熙正迷糊着,正好想听听王忠孝的解释。

王忠孝先是自设一问:“皇上,您觉得鳌拜为何宁愿用海禁迁界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三万的笨办法对付海贼,也不愿意大办福建水师?”

然后他又自问自答道:“奴才以为鳌拜之所以如此,一是对东南沿海各处的绿营及各藩不大放心;二是吸取了顺治十六年海贼郑氏泛海入江围攻江宁城的教训!顺治十六年那一次,咱大清国真是太悬了,如果郑氏打下了江宁,再花点时间把郑家的海贼改成内河水师,那长江以南没准就都姓了郑!得亏那伙海贼不会陆战,更不善攻城,才让咱大清稳住了东南半壁。可要是将来什么时候,再有一支外洋水军载着三藩精锐和祖泽清之流泛海北上,再加上一个朱三太子为号召……江南还能守住吗?”

那……肯定守不住啊!

康熙听得小光头上冷汗直冒!

广东、福建、广西的绿营兵不是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继茂他们的老部下,就是那些抵抗到最后的明军,还包括海贼郑氏那边投过来的军队。对大清朝的忠心约等于零!

如果吴三桂、鳌拜拉着尚可喜和耿继茂一起反了,两广福建三省绿营一定会跟,要是他们泛海北伐打到江南,同时扛出朱三太子这块金字招牌,那江宁城还怎么守?

康熙正想到这里,福全忽然又提了一句:“皇上,保不齐鳌拜还会亲自领着两广福建的叛军走海路保着朱三太子来江南反清复明啊!”

王忠孝又补充道:“也许张勇、赵良栋还会领着甘肃和大同的绿营兵偷袭北京!”

康熙一听“大同绿营”这四个字忽然抖了一下,然后就是一声冷哼:“朕现在已经洞察一切,吴三桂、鳌拜之流早晚必为所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