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道在光明照千古,安乐专杀幽冥之子(第2/6页)

安乐正色,大袖飘扬,双手交叠执文人之礼,认真说道。

远处的李幼安,北海龙属烛成,于老太君等十境强者,俱是身躯震动,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安乐。

这般期许,这般愿想,若是真能实现,天下人人能识字,人人能读书,人人有学问……那该是何等让人向往的泱泱盛世!

但是,这样的期许想要实现,何其困难。

哪怕是文人最风流的大赵,读书的普及率也极低,真正能够识字认字的生民,少之又少。

大多数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又如何能够有余力去读书?

家中有余富之流,才有资格让后辈去读书,去考取功名,去做学问,延续家族的辉煌,或者让家族实现阶层的跃迁。

因此安乐的这般念想,想要实现却是太过困难,因为这要做的是改变一个天下。

王半山身躯剧震,苍苍白发飞扬,满是沟壑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很是古怪的神情,兴奋、茫然、潮红、激荡……像是在脑海之中幻想过了诸多画面,将画面实现的情绪流露于表。

王半山长长吐出一口气,这天下……终归是少年的,少年会长大,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所以,少年强……则国强。

而少年要强,自是要先从开智开始。

这一点,书院的作用就会无比的重要。

王半山曾经以为,书院只是简单的做学问的地方,只是给那些学有所成的读书人互相交流,进阶儒道的地方。

可兴许……书院的本质作用,乃是教化万民,将学问传播。

正如,公子所说的,让天下人人能有学问,人人能够识字,人人有明辨是非之能……或许,才是书院的职责,儒道的职责。

王半山儒衫袖袍中的手颤栗的攥起。

他狂热的看向了安乐,眼眸坚定,有光芒耀眼,似乎看到了未来的路,知晓了书院的未来最大的目标。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老夫……愿穷尽毕生为公子如愿。”

声音铿锵落地,掷地有声。

文曲碑刚刚敛下去的浩然,在这一刻竟然重新涌动,像是瀑布倒流,飞悬挂于天地。

王半山的念头通达,目标通透,自身气机在这一刻竟是实现了暴涨。

踏足了十境一灾境界,一灾涅槃火涌动而来,却在浩然冲刷下,无声无息的消失。

安乐眸光熠熠。

抱拳作揖。

“我,期待着。”

话语落下。

安乐看向了李幼安:“李先生,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给你了。”

“书院之事,需要一个安定的天下来推广,这事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李幼安正色抱拳,满身气息涌动,儒衫飞扬,他不仅仅是一位武将,同样是一位儒士,他的学问并不低,心头亦有所望。

“臣,肝脑涂地。”

安乐抱拳回礼,身形顿时银芒交织之间,消失不见。

……

……

银蛇吞吐。

西梁城外,一座城镇之内。

安乐的身形忽而出现,白衣如雪,腰间竹剑古朴敛息。

这城镇被浩然洗过,早已无半点污秽与邪魔之气。

但是,在先前,安乐在此感知到了一股强横的魔气翻涌,那魔气,安乐颇为熟悉。

“那位曾经铸就骨观,入魔破境的西梁皇帝,顾白鲸。”

安乐眸光凝练。

这是一位比太子顾承麟更加疯狂的修行者,对生灵没有任何的怜惜,将死亡视若平常,治下的百姓都是随意屠戮,以累累白骨铸就骨观,只为自身突破。

如此邪魔之人,安乐既然发现了他的踪迹,自然不会轻易的放过。

踪迹已然消失,魔气也毫无踪迹被浩然给洗礼的干干净净。

城镇很安静,没有半点的血腥味道,或许是因为这儿距离西梁实在是太近了,所以,顾白鲸虽然隐藏在这里,但是习惯杀戮的他,并未在这座城镇中杀多少人,甚至都未曾行凶。

他本意是为了隐藏踪迹,故而低调自然是最佳。

“隐藏气息的手段还挺有一手,一身邪魔气的顾白鲸,在西梁城的周边城镇,居然一直没有被发现,王夫子和李先生对邪魔之气的感知极其敏锐,连他们都被瞒过了……”

“顾白鲸身上肯定发生了变化。”

安乐手掌搭在竹剑青山之上,眼眸锋锐。

顾白鲸强不强,在骊山古墓的地宫之中,安乐曾与其打过交道,此人绝对不弱,一身修为已经达到了十境三灾圆满,比起元蒙皇帝尚且弱上一些,但是,也不会差太多,当然,只是单一境界抵达了这个层次,在炼神层面尚且未曾三灾圆满。

安乐抬起手,一缕岁月气飘然而出,岁月气飘飘袅袅,竟然像是一团火焰般燃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