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背书(第2/7页)

现在则是多了许多敬重。

连窝囊了大半辈子的顾老爷子,在村里走路都好像带上风。

王氏也有了新的爱好,端上针线和她舍不得丢的顾璋小时候一两样东西,跑到村口大树下,一边做针线,一边“忆往昔”。

“看这个口水兜,这上面还有小石头的口水印,一晃这么些年都过去了。”

“看,这个是小石头送我的树枝,”这是一节光滑的小臂长的树枝,前段有漂亮均匀的弯曲,后段笔直,王氏笑得眼角皱纹浮现:“他那会儿还小,非说这是神剑,让我用这个打坏人。”

提起顾璋要去县城念书。

再没人认为是浪费钱,反而是打心底觉得他说不定真能考个功名回来。

要是他们村再出个秀才、举人,那真就了不得了!

“小石头、虎头,去了县城好好念书。”

“这么早就走了?这个是你婶子煮的鸡蛋,你俩路上吃。”

村长架着牛车往村外走,一路上遇到不少打招呼的村民,大伙都热情扬着笑。

毕竟日后税减半,村里还有块“镇村之宝”,谁能不高兴?

觉得往后的日子都有盼头多了!

虎头凑过来:“小石头,我有点紧张。”

顾璋问:“紧张什么?”

虎头瞪大眼睛:“你忘了,咱们今日入学有校考。”

顾璋倒是没忘,不过他不紧张:“你不会这两天一点都没看吧?”

虎头缩了缩脖子:“这两天村里多热闹,我不得去看看啊!”

“赵夫子送你的书签没用吧?”

顾璋记得虎头学业一直还不错,好像是觉得自己是孩子王,不能当着“虎头军”的面被罚,这样太没面子了。

所以他还是很怕赵夫子那把戒尺的。

虎头声音更低:“我偷偷放在书袋最底下了。”

顾璋翻开自己的书,从里面取出打磨光滑的木质书签:“看看。”

虎头顿时捂住眼睛:“我不看!”

前头的村长回头看:“什么不看?没事就看看书,可别等会儿掉链子,要是入不了学堂被退回来,丢了面子,你看赵夫子怎么教训你。”

虎头苦着脸:“啊~”

顾璋将书翻开第一页,他肩膀顶顶虎头:“路上一起看看。”

主要是陪虎头复习千三百,顾璋背得挺熟了,还能见缝插针的看一路风景。

夏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浓密的绿伴着蝉鸣,与顾璋恢复记忆那次回村路上相比,已然有了很大的变化。

牛车微微摇晃,没多久就到了县城。

他们两人选的是县城名气最大的“咏思学堂”

相比另外两个秀才开的学堂,这个学堂考中童生的人更多,隔几年还会有人考中秀才。

不过咏思学堂的科举班,也是要一定考核才能进的,大字不识几个的话,是不收的。

基础不牢固,也要先去普通班。

顾方正领着两个小娃娃走进学堂大门。

他怕小孩子忘性大,提醒道:“夫子姓怀,学堂里的课业,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教,都是夫子,等会见人要行礼问好。”

进了大门之后,能看到三间窗户敞开的屋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张张书案。

光斜着洒进去,屋子里显得很亮堂。已经有学子坐在里面,捧着书在看了。

顾璋他们跟随下人穿过一道窄门,就到了稍安静些的后院。

一位约四十多岁的夫子正坐在院子里捧着书看。

行礼过后怀夫子就开始校考。

也是赵夫子那一套,抽查千三百的背诵。

赵夫子底子打的好,他们两人都没什么问题。

怀夫子校考完点头道:“你二人基础不错,不必在普通班学了,可以直接进科举班。”

“学堂的时辰、课业规矩等会都会有人与你们讲。”

“多谢怀夫子。”

顾方正面露喜色,补足了剩下的银钱。

下人领着他们往外走,路上道:“科举班上下学时间是每日辰时到酉时,日后如果要下场了,会单另分到小班,那时需要再提前一个时辰,每日会有课业……”

虎头闻言,悄悄掰手指头,脸顿时就苦起来。

怎么和村学堂不一样?

下学就黄昏了,回村吃过饭天都黑了,玩的时间都没有!

虎头像是只兴致冲冲去抢地盘,结果被狠狠揍了一顿灰溜溜回来的小老虎。

他可怜兮兮看顾方正:“爷爷,我还是喜欢跟赵夫子念书。”

虽然赵夫子也很可怕,但是起码每天还有半日可以玩。

顾方正严肃:“谁前两天跟爷爷保证,要好好念书,考个功名回来的?”

虎头:!

他好像是说过!

但那不是开祠堂之后那顿饭太香了,肉都给他吃迷糊了,才拍胸脯说要考功名。

他没想到这么难,虎头皱巴着小脸:“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