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第2/7页)

康熙这般想,其他人就不这么想了。

本来在此次封位中,佟贵妃作为皇上表妹,代表了皇帝母族,在中宫暂缺时,就应该被皇帝提为皇贵妃或是皇后,但因为一些小事佟贵妃仍处在贵妃位上,在这种时候皇帝还将宜妃提到贵妃位,这就越在了佟贵妃之上。

皇上这不是简简单单将人提为贵妃位,而是将宜贵妃当成后宫之主对待,哪怕宜贵妃不为皇后也不为皇贵妃,在后宫没人位份越到她头上来的时候,她就是后宫最高位,就是实际上的后宫之主。

而皇帝在这个时候还将宜贵妃从满洲镶黄旗包衣抬到满洲镶黄旗,佟贵妃母族现在都只是被皇帝从汉军下五旗抬到汉军上三旗罢了,还没有被抬进满洲上三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可以说,在皇帝将佟贵妃禁足,将宜妃封为宜贵妃,并且抬旗时,佟家就已经被皇帝的这一举动刺激得没了反应。

而现在皇帝还将宜贵妃单独摘出来北巡,为了宜贵妃能安心北巡,才在这个时候将佟贵妃刚出来掌管后宫,种种特殊对待已经让不少人大开眼界了。

这也是为何太皇太后百般嘱咐和硕裕亲王福全一定要盯紧皇帝的说法了,太皇太后也怕皇帝突然就将宜贵妃抬到皇贵妃的位置啊,皇帝这些年对郭络罗氏实在是太偏袒了,偏袒到郭络罗氏一族都因为宜贵妃的存在而鸡犬升天。

只是此时此刻,和硕裕亲王在堂下和其他大臣却是不知说什么话好。

若是皇帝非得将宜贵妃抬到皇贵妃之位,和硕裕亲王还能在底下劝阻皇上几句。

毕竟皇贵妃之位必须要出身名门的妃子来当才是,像是佟贵妃,这也是证明了这件事在皇帝心里还有回旋之地,毕竟皇贵妃之位还是妃位,只是嫔妃能坐到的最高位。

但皇帝要是想将宜贵妃抬到皇后之位,那底下的臣子还真是无话可说了。

因为皇贵妃之位和皇后之位相比只是天差地别的身份,皇贵妃之位说着是副后之位,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妃子能坐到的最高位,始终只是一个妾室。

但皇后之位才是真正的中宫之主,是皇上的妻子,只要坐上皇后之位的女子还活着,这后宫就没人越到她之上,没有人。

皇上不可能不明白皇贵妃和皇后之间的区别,也不可能不明白宜贵妃出身包衣,想要坐上皇后之位有多难,有多不可思议,但皇帝还是提出将宜贵妃封为皇后,这就证明皇帝心思有多坚定,他们不可能劝回皇帝的。

底下臣子正是因为明白这点原因,才无话可说,也实在想不到劝说皇上的说法了。

因为皇帝封宜贵妃为皇贵妃只是离谱,但将宜贵妃封为皇后就是比离谱还离谱了,离谱到他们没法劝阻皇帝,更没法让皇帝改变心意。

“皇上,还请您仔细考虑。”

福全实在无话可说了,只得低下头来再度表达自己的意见。

若是皇上非得将宜贵妃封为皇后,那郭络罗氏一族便是后族了,那之后新后做出什么举动,他们就不能反对了,因为新后身份不再是皇上宫妃,他们没资格腹诽新后了。

可一个包衣出身的妃子在四五年里就被皇上抬到皇后之位,这样厉害的偏心,等宜贵妃真成了皇后以后,皇上还会不会做出别的更严重的偏袒行为就更说不定了。

“有什么要考虑的,朕早就想好了,就这么定下了。”

康熙此刻不好说话极了。

对底下的臣子没有一丝纵容,他立皇后不好吗,再说了,中宫空悬是件好事吗?他想册立皇后不是为了后宫好吗?总不能一直让后位空悬吧。

严格说到底,李沐觉得康熙不好动摇心思,也只是将她当成一个宠妃对待,但实际上,在后位空悬时,康熙也曾考虑过将她册封为皇后。

不过这种想法太荒谬了,便只是一闪而过。

康熙觉得自己大抵有克后的命数,便打算顺其自然将佟贵妃封为皇贵妃,以副后身份执掌后宫,只是佟贵妃在册封前发生让胤禛不认生母的事发生,这册封皇贵妃的事便只能蝴蝶掉了。

但按计划将纳兰珠封为贵妃的事却是不能蝴蝶的,表妹不能被封为皇贵妃只是她德不配位,与纳兰珠无关,而等纳兰珠真被他封为有封号的贵妃后,纳兰珠成了实际上的后宫最高位,便在佟贵妃禁足时将宫权都包揽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康熙看到了纳兰珠执掌后宫的才能,在挖掘出纳兰珠这样一面后,康熙曾经一闪而过的想法再次浮现在脑海中。

便有了将纳兰珠封为皇后的想法。

康熙确实一向都极其偏袒纳兰珠。

这是所有人公认的偏心,也是后来历史公认的偏心,但这种偏心不是无缘由的,他确实是看到纳兰珠多年如一日的给他寄信,看到纳兰珠为他亲自下厨,看到纳兰珠将他当成真正的丈夫看待,不是因为他是皇帝才对他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