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第3/4页)

紫珊如今对自己伺候的主子只有满意的份,是不会任何不满了。

……

雍正十一年,刘答应生下一个阿哥,晋为嫔位。

李沐总算从无聊且平淡的寄人篱下的生活中讨得一点乐趣了。

因为刘嫔的孩子是放在熹贵妃膝下养着的,通常情况熹贵妃将李沐放在左边,右边就推着六阿哥的小床,熹贵妃一左一右对着一儿一女,深觉自己又多出一双儿女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沐也能笑着称六阿哥一声小弟弟,六阿哥很喜欢她,每每见到她总会啊啊叫几声。

雍正有一回见着了,便开玩笑道:“若是魏家女儿再小几岁,等日后弘瞻长大了,朕给他们俩许一桩娃娃亲倒也不是不行。”

雍正这话是明晃晃将李沐当成儿媳妇看了,熹贵妃听了倒不觉得怎么样,但刘嫔瞧了一眼李沐,心里纠结了一番,还是默认了皇帝的言语,毕竟魏佳格格确实救了她们母子一命,而且魏佳格格现在也已经被抬旗了,身份上挺符合为弘瞻嫡福晋的。

成为她儿媳妇也挺好的,至少她挺满意魏佳格格的心性的,打小相识,应该能跟弘瞻圆圆满满过到一块。

阿哥所里,弘历再一次从正院里出来,他今年已经被皇上封为和硕宝亲王了,这大大振奋了他干差事的动力,因此这年他更忙的脚不沾地,嫡福晋富察氏对此也只是表示爷尽管努力吧,她们后院姐妹都会在身后默默支持爷的。

等弘历走了以后,嫡福晋回了正院,等待后院妾室过来给她请安。

如今后院的形势是她生养了王爷的大格格和三格格以及二阿哥永琏,大格格早夭,她膝下只养住一儿一女,而富察格格生下王爷的大阿哥永璜和二格格,但二格格同样早夭,后院加起来只有两个阿哥和一个格格还活着,王爷子嗣并不多。

而格格也只有七位格格和一位侧福晋。

格格为有生养之功的富察氏和颇得王爷喜爱的高氏,金氏及苏氏,还有海佳氏、黄氏及陈氏,侧福晋则为那拉氏。

比起嫡福晋富察氏出身高门大族的身份,这几个格格身份都不显,除了富察氏和海佳氏大都为汉军旗包衣出身,有的还不入汉军旗,而富察氏为满洲包衣旗,海佳氏也是满洲包衣旗,不过具体算来还是蒙古人。

唯独出身上为正儿八经满洲贵女的也只有侧福晋那拉氏,但那拉氏的出身也并非多高,更是比不得嫡福晋所属的满洲镶黄旗,自身也只是满洲镶蓝旗。

因此,在后院没人敢不敬福晋,不单单是因为福晋独得王爷宠信,更是因为福晋背后的家世以及有一儿一女傍身的底气。

不久后,侧福晋和格格们都抵达正院了,嫡福晋笑吟吟让这些姐妹坐下,随后问起富察格格有关大阿哥永璜之事,富察格格如实答来。

没过多久,后院的这些格格们便开始跟嫡福晋说起别的闲话了,在宝亲王未登基之前,她们这些妻妾还没有多少矛盾,还是能和乐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高氏笑道:“听说前儿熹贵妃娘娘将皇上六阿哥养在身边,得了不少乐趣,娘娘应该是后宫最最幸福安乐之人了,有爷的孝敬,又多出一儿一女傍身。”

金氏点了点头,“不过听说娘娘养在身边的魏佳格格,起先身份不显,进了宫这些年才逐步高升,可见娘娘身上是带着大福气的。”她说这话还有些酸溜溜的。

不是觉得那魏佳格格有哪儿冒犯到她了,只是觉得魏佳格格这么轻易就从包衣旗出来了,还被抬进满洲旗,心生羡慕罢了。

嫡福晋笑道:“听说万岁爷有意将这一儿一女凑成一对,也不知今后能不能见到这一幕了。”

这些格格们听了这话都若有所思,无一不是想着这魏佳格格运气可真好,被贵妃娘娘选中放在膝下抚养,这些年还被万岁爷抬旗,抬到能为六阿哥嫡福晋的程度,今后怕是能成为福晋的妯娌了。

好些人心里暗自摇头,不过都是为自己摇头,同为包衣出身,这魏佳格格却能摇身一变成为万岁爷钦定的六阿哥嫡福晋,虽说是没有正式下旨的那种,但有万岁爷的那句话在,今后魏佳格格哪怕是被许到高门大户都不怕了。

而她们仅仅为宝亲王的格格。

只是这阿哥与阿哥之间也是有差距的,至少她们家爷是板上钉钉的隐形太子爷,将来她们为宫中娘娘,即便是阿哥嫡福晋也得乖乖给她们请安,这么一想,倒是有不少人觉得这魏佳格格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了。

兴许将来她们还能见到魏佳格格作为弘瞻嫡福晋,进宫给她们请安的模样呢。

只是计划不比变化快。

在雍正十三年时,由于有李沐的药丸在,雍正帝成功熬过了这年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