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第三帝国的未来(一)(第2/4页)

益州作战中俘获的超过二十万的战俘成为了开发的主力,另外还从全国各地征调有经验的各类技术人员跟随云州官府团队一起进入云州地界展开调研,从贞观七年年初开始,对云州加强了统治。

并且在之后,刘备安排了东园密探势力从西南边陲开始向东南亚、南亚地区渗透,绘制地图、找寻道路,对于鲸吞东南亚、在南亚建立势力触角的想法也开始成形。

不过因为云州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所以这项工作的进展非常有限,而且损失颇大,以至于朝野内外对于开拓南方疆域这件事情的反对声浪一直都挺大。

刘备只能扛着压力缓缓前行,对云州的治理进展也没有预期的那么快。

最初,刘备就有着分封皇子到外国建立汉帝国的卫星国的想法,以此作为帝国极壁之外无法实控的替代方案,重演当初西周开疆拓土的策略,而为了执行这个策略,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对于整个分封的方案,刘备也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调整,最后得出了一个较为稳妥的分封方案。

按照他未来的进取计划,南至中南半岛、东至日本列岛、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北海,都是他目标中的汉帝国本土,这是他会用军队和政策实控的领土。

当前阶段,控制这些领土还有诸多难题,但是控制住了,一定会在未来体现出重大的作用。

比如中南半岛适合农业生产的优良水文条件,而需要注意的则是疫病的侵扰。

日本列岛地震火山多发,土地贫瘠,但是有大量金银铜矿,对于汉帝国未来的经济改革有重大助推作用,必须要掌控在手。

帕米尔高原所在之地虽然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但是只要掌控,就能居高临下对中亚地区形成优势战略态势,足以阻止中亚政权势力向西域之地的进犯,进而保护帝国西陲和丝绸之路的畅通。

北海则被刘备视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是苏武牧羊所在地,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无论是出于对未来水资源的考量,还是民族精神、传承以及战略缓冲地的考量,他都要占领当地。

这四个地方就是他为汉帝国设置的帝国极壁。

帝国极壁之内,他会想方设法努力经营,帝国极壁之外,就是他设置分封卫星国的地方,而卫星国都不能触及的地方,则是彻底的域外之地、蛮荒之地。

这一套统治方法,他参考了古中国的华夷思想,居中的是中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的域外之地都是蛮荒之地,而在他这里,汉帝国本土自然是华夏神州,外部的卫星国则可以称为小中华。

连卫星国都不是的,自然就是蛮荒之地了。

至于卫星国的设立,刘备也有了初步规划。

中亚地区,也就是贵霜帝国和帕提亚帝国所在的地方,可以设立几个封国。

南亚地区,印度所在的地方,可以设立几个封国。

东南亚海岛之上,也可以试着设立几个封国。

东边就算了,那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等以后科学技术发展了,六分仪发明出来了,就可以尝试着跨越太平洋去找美洲土著玩玩。

北边则是一望无际的大冰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在是没有什么开发的价值,所以也就没有设立封国的必要了。

除非什么时候夏商周温暖期重回地球,河南地区都能跑大象,那西伯利亚大平原或许还有点农业价值。

这个计划被设定之后,刘备做了相当多的准备工作,他甚至根据自己的记忆,将世界地图一点一点的完善了,在地图上标注了七大洲五大洋,对于整个地球做了一番描述,然后把自己的封国计划拿了出来。

在帝国高层内部的决策会议上,刘备将封国计划做了内部公开,将世界地图也第一次公开,他没有说明来处,只是说明自己的封国计划,让大家相信。

大家没有理由不相信,因为刘备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做个梦都能梦到帝国群英会,应梦贤臣多的能组团打仗,更别说其他方面了。

于是对于刘备那相对挺完整的未来封国计划和开拓计划,没人能提出些反对的意见。

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他们无法反对,生怕刘备说自己做梦又梦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那就大可不必了。

于是未来的一切都被刘备公布给了高层决策圈子。

大家都知道了,刘备未来的计划是嫡长子居于其中成为帝国皇帝,其他有才能的皇子会被分封到外地成为卫星国的国王,成为汉帝国的屏障、藩属国,并且持续向外开拓。

那么没有才能的皇子呢?

那就留在汉帝国,做个太平皇子、王爵,领受自己的一份俸禄,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也算是他们投胎投的好,但是权力什么的,就千万别触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