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陈耀的忠告(第2/3页)

陈群笑道:“陛下,臣想着,或许可以让诸葛亮继续留在内阁里锻炼一段时间,让他充分了解朝廷和地方的运转,多学一点东西,然后直接把他安排到一个县里面去工作,不必进入集体农庄了,您以为呢?”

刘备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集体农庄还是要进的,大汉的根基就在于集体农庄,就在于这一个一个的农庄,若不了解这个基层的运转模式,很难说会对他以后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他足够优秀,我却要为他夯实基础,基础越牢,便越是优秀。”

这样说着,刘备看向了陈群,笑道:“长文,你提出这个想法,莫不是看中了诸葛亮的能耐,想让他给你做副手,帮你减轻压力?”

陈群笑了笑。

“陛下明鉴,臣的确是没有见过诸葛亮如此有能力的新人了,若是能让他在身边多待上一阵子,臣想必可以轻松许久……”

刘备点了点头,站起身子走了几步,考虑了一阵子。

“这样吧,益州战事马上要开启了,我已经准备让你领衔一个特别办事小组,特事特办,处理好益州的后勤事务,这件事情需要很多人去做,我给你十个名额,你从这一批人里面挑选十个出来加入进去。”

“谢陛下!”

陈群面露喜色,而后问道:“陛下,那这件事情,各部门的尚书们会不会有什么看法?”

“他们敢有什么看法?”

刘备不满道:“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还不能通力合作,我让你出动,是对他们的最后一次警告,如果还不能醒悟,这几个部门的头头脑脑就可以换人来做了!”

“遵旨!”

陈群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知道,刘备已经下定决心了。

既然是他下定决心的事情,任何人来劝说都没有意义。

于是皇帝的旨意很快就下达了,关于内阁堂官陈群领衔一个益州事务特别办事组消息很快传遍了朝堂内外,各部门的官员对此看法不一,但是准确来说,陈群已经不在乎了。

他把诸葛亮喊到了面前,将他的任命交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看后,满脸疑惑。

“进入益州事务特别办事组?我……不是应该外放进入集体农庄吗?”

陈群摇了摇头。

“你很有才能,所以我向陛下建议让你多留在内阁一阵子,正巧之后我会牵头各部门官员建立一个办事组,这个办事组将全权负责益州接下来战事的后勤事务,一直到益州战事平定。

陛下与我都认为你很有才能,所以特别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加入到这个办事组,感受一下真正办理紧急事务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氛围,以及需要办理那些事情。

诸葛孔明,你可有做好准备?接下来这几个月里,办事组要做的事情会非常之多,多到让人难以相信的地步,甚至会远远超过这段时间你在内阁接触到的这些事情,忙碌程度也会更上一个台阶,你愿意吗?”

“愿意!”

诸葛亮没有任何犹豫,一脸兴奋的接过了陈群的邀请。

陈群很高兴的点了点头。

好小子,就知道你愿意,那么好用的小子现在不多了,那么有干劲,还有才能,愿意吃苦受累,有了这小子的加盟,我这把老骨头就可以多多休息了,要不然这一揽子事情可够我受的。

有了诸葛亮做贴身大秘,陈群觉得这一波任务对他来说或许也不是什么难事,有很多事情他完全可以交给诸葛亮去做。

之后,陈群参考了部下们的意见,把这一波观政新人做了一波评判,选择了相对而言更加优秀的十个人进入自己的办事组,而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所在小分组的六个人全部入选。

陈耀对他们的入选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他在陈群面前极力推荐这六人,并且认为诸葛亮为首的这六个新人已经算是内阁的新战力集团了,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只要给他们一些指导,他们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至于这十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则按照统一的规定,被安排到紧缺人手的各地方基层,前往地方基层的集体农庄内正式开始自己的官吏生涯。

他们之中并没有谁因为表现得不太好而被罢黜,主要这么些年来汉帝国的基层确实缺人手,大量精干熟练的官员被从内地抽调到了辽州、扬州、西域等地方执行艰苦的开拓任务,反倒空下来了一大波内地的相对好做一些的职位。

这些职位拿来给那些新人练手正好合适。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知道陈耀所说的那些事情都是假的,是他用来骗人的,对此,诸葛亮颇为郁闷。

陈耀则一点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