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张飞似乎有点头脑?(第3/3页)

让西域那么多小国一起喊爸爸,需要的绝对是明明白白的针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灭国级别的武力。

现在,第三帝国还没有证明自己具备那个级别的武力,对于这一事实,具备大将能力的张飞是一清二楚的。

张飞意识到,如果焉耆国没有什么想法,这两千人或许是可以办成事情的,但如果焉耆国打定主意要和汉帝国为敌,还要做那个猴霸王,两千汉军估计很难发挥用处。

但是行军征战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超越级别的武力,妥善使用计谋和外交也是很有意义的。

这些年里,张飞不单单是在训练士兵,也有尽他所能了解一些西域各国的历史和现状,虽然了解的不多,但是西域各国在大国大势力夹缝之中的求生存状态,张飞是了解的。

思虑片刻,张飞有了想法。

“我有一个想法,你们先不要去焉耆国,先去墨山国、危须国和尉犁国,让这三国先向大汉臣服,焉耆国好战、暴虐寡恩,我认为三国慑于焉耆国的威势,这才被迫跟随焉耆国,而并非发自内心想要跟随焉耆国。

假使有大汉重归西域,这三国一定不会心甘情愿继续跟随焉耆国,一定会有更多的想法,所以你们可借此机会,先斩断焉耆国的臂膀,之后,如果焉耆国知道利害关系,主动臣服,不与大汉作对,那自然最好。

如果焉耆国不识好歹,执意要和大汉作对,你们有两千骑兵,再加上三国军队,应该能和焉耆国对抗一阵子,而这期间,我会派人快马加鞭去雒阳,向陛下汇报此事,争取拿到便宜行事之权,向西域增兵,争取一战灭之!”

看着张飞短时间内勾画出了这一听上去很有可行性的行动计划,董卓心中啧啧称奇,感觉这个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莽汉好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只会用武力的家伙,似乎,也有点头脑?

更让他觉得有些意外的是校尉赵琦。

对于张飞的计划,赵琦提出了一些看法。

“您的建议虽然很好,但是属下以为,有一点不得不防。”

“哪里?”

“墨山国、危须国和尉犁国,虽然很有可能是慑于焉耆国的武力而被迫跟随,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大汉使者前往,就能让他们立刻抛弃焉耆国,选择跟随大汉。”

赵琦缓缓道:“大汉的兵马远在千里之外,而焉耆国的兵马近在眼前,虽然大汉势大,焉耆国绝对不是对手,但是近在眼前的生命威胁,又有几个人可以无视呢?焉耆国消灭不了大汉,但是威胁三国,还是能做到的。

我认为,想要说服三国抛弃焉耆国而跟随大汉,至少要让三国相信大汉有保护他们不受焉耆国所害的实力,而这一点,恰恰是眼下我们所不具备的,因此,以稳妥计,或许吾等应该等到大军自敦煌出发之后,再行前往三国进行游说。”

赵琦说完,张飞陷入了沉思,而董卓则有些讶异的看着赵琦。

这是一个校尉能说出来的话?

这是一个校尉能拥有的见识?

而且将军说出来的计策,一个下属校尉居然可以提出反对意见,驳斥将军的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