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征海将军(第2/3页)

关于辽州的建立和一系列的人员搭配,刘备考虑了好一阵子,从自己的人才库里挑选合适的人选,又找朝中官员进行咨询,最后选定了辽州的第一届领导班子,又给辽州最初的五个郡分别搭配了领导班子。

他决定把自己身边的重要大秘陈群派出去担当辽州刺史的职位,另一个看重的部下杨修被他派出去担当辽东郡守的职位,让他们去辽东打配合,去最艰苦的地方从无到有给大汉的辽州打基础,搞建设,奉献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对于这个任命,陈群和杨修是有些意外的。

任谁也知道,在强势皇帝身边做官是最有利于升迁的,大汉的基础建设也是雒阳最好,雒阳最繁华,能在雒阳做官,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相比之下,辽州刺史和辽东郡守虽然权力大、官职高,却有着类似于日南郡的窘境。

太偏远了。

不过对于这个事情,陈群和杨修还是坦然接受了,跟在刘备身边办事那么久,这两人比谁都清楚刘备要重用一个人的前提就是把他往偏远艰难的地方丢,看着他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然后再给予更重大的职责。

更何况这一次刘备出手大方,一个州刺史一个郡太守,职位那是相当的够,权力也是足够,对于没有在地方担当过职位的两人来说,属于彻头彻尾的破格提拔——他们在内阁的职位,一个一千石,一个八百石。

所以陈群和杨修意识到,这一关,是刘备将来要进一步重用他们的关卡,这一关过去了,他们就能得到刘备的进一步重用,这一关过不去,那就什么都别说了,能重回内阁做阁员都算是运气好的,运气不好的还不知道要被丢到什么地方去。

辽州,一个苦寒的、刚刚建立起来的啥都没有的州,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啊。

不过也正因为是一个一穷二白啥都没有的州,纯净的像一张白纸,搞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且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能够把一些在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策略拿过来直接用,不会有什么掣肘。

比如在这些地方组织集体农庄,大搞基建和水利工程等等,只有时间上的难度,没有政治上的难度,比起交州那块儿参杂着不少政治因素的发展道路,辽州的发展道路可能更加平缓一些也说不定。

五月底,陈群和杨修以及一大票被吏部赋予使命的官员、吏员就纷纷上路奔赴辽州了,他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辽州进行统治,从军队手中接过辽州的治理职权。

而与此同时,也有大批量的物资通过各种途径转运到了辽州,从幽州、冀州和青州,朝廷拨款从当地购买物资,作为辽州建设的启动物资而运输前往辽州。

在这一点上,朝廷和刘备都不会拖后腿,如果朝廷资金不足,刘备就会启用少府资金投入。

辽州的事情暂且进行着,刘备还在关注着日南郡第一次远航的事情。

去年到今年,扬州造船厂都在给这一次的大航海准备船只,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和大量物资的堆砌,扬州造船厂制成新式大海船四十七艘,目前已经移交了十五艘给到日南郡方面,而日南郡方面也组织好了相关队伍和人手,准备前往“大秦国”。

这第一次的航海有着官方性质,是刘备专门关注的,领军者也不是旁人,而是在军队里素来有翻山将军之称的甘宁。

本来刘备正在想着要安排谁去做这第一次大航海的领军者,结果甘宁就自告奋勇的上表,说他愿意去做这一次的领军者,带着一部分军队士兵和加入到远航行动之中,一边保护船只,一边也能执行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

他表示自己喜欢探索未知,不喜欢长期呆在同一个地方,在日南郡和那些外邦商人交流过之后,他对那些外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模样的,希望刘备可以准许他带队出海。

刘备想了想,觉得倒也挺合适的,于是就任命甘宁成为这第一次大航海行动的领军者,任命他为“征海将军”,希望他可以征服大海,然后允许他率领一千名士兵加入到航海队列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五百多名水员、数十名官吏、向导、翻译人等,十五艘大海船还会携带数量很大的蜀锦、丝织品、瓷器、漆器、木刻工艺品、铁器等等,将在沿途经过多个国家,最终抵达传说中的大秦国,也就是罗马帝国。

因为是第一次航行,所以这一次的航行,主要还是跟着有航海经验的两名外邦商人的海船队一起行动,跟随他们走他们熟悉的路线,安全系数会相对提高一些。

甘宁不仅剽悍,也有文才,所以刘备嘱咐他每到一个地方,最好能留下当地的文字记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物产和政治状况最好都能给一些描述,务求能够对现在的世界有一个基础的看法,打开国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