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陈群的表奏(第3/3页)

敌人没了,都被干掉了,现在大家都服从你,听你的命令,你再搞什么任人唯亲,真就不合适了,现在需要的,是要搞一个标准的规制出来,让天下人看到你接纳他们存在于第三帝国的诚意啊。

陈群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

能设想到这个地步,刘备必须要承认陈群的政治眼光是相当充分的。

从他出仕以来,一直都在刘备身边做秘书一样的角色,现在也就是个高级大秘的角色,除了少数几次出差,就没有在别的地方任职过。

尽管如此,他也是刘备麾下第一个提出要对选官任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认定的人,能这样认定此事,显然,他已经洞察到了天下局势的转变。

身居雒阳而知天下大势之转变,颇有几分诸葛亮身在隆中而知天下大变局的味道了。

对此,刘备相当欣赏陈群。

真不愧是一个能够提出规范制度化改革的人才,虽然那应该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可今时今日,尚且年轻的陈群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事情,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已经相当难得了。

至少目前担当高官的这批人只是在进行纯粹的行政工作,纯粹在做事,似乎习惯了刘备指挥一切、刘备决断一切、而他们本身只负责执行的事情,少有能在天下大方略上提出战略化构想的存在。

说实在的,这并不利于第三帝国的进一步发展。

执行确实很重要,但是在顶层决策圈子,拥有战略眼光、能提出战略化构想才是最重要的才能,若论执行,中层和基层更注重执行,执行的优秀人才也非常多,但是进入高层之后,决策就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了。

无法单独提出战略化构想的人,是不能在高位担当太久的。

这也是第三帝国发展的一个隐忧,缺少足够多的拥有政治战略眼光的决策人才,刘备自己过于全能的能力展示似乎在这个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反作用,这让他颇有些哭笑不得。

也是,老板都那么能干了,我只需要执行就好了,反正我也无法提出比老板更优秀的战略构想,不如躺平。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刘备明白,陈群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政治家苗子,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全能,单论政治,他身上的闪光点是非常明显的。

这种注意到天下大势转变、注意到国家主要矛盾变更的能力,非常人所能具备。

“长文啊,你说的这些,我是能明白的,我也愿意做一些改变,不过眼下我实在是缺少人手,缺少精力,这样,我有一些想法,我写了下来,你拿去看看,有什么想法和我说。

之后,要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话,我们就把这个想法当作将来要推动下去的新的选官任官制度,而在此之前,你要帮我看看这其中有什么漏洞和不足,再想办法帮我判断一下这个制度是否真的可行。”

刘备找了一下,找到了一个薄薄的本子,他把这个薄薄的本子递给陈群,让陈群去看。

陈群接过,翻开第一页看了看。

科举与九品官人法之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