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法正的朋友圈(第2/3页)

法正不是一个喜欢奢侈品的人,那些外邦商人给他送了不少礼品,他没全收,挑了一块玉石放在手上把玩,当作装饰品和玩具,偶尔看看那翠绿的颜色,颇为赏心悦目。

其他的他就没有收了,收多了也担心有人说闲话。

比起这些礼品,他倒是对这些商人本身来自何处比较感兴趣,去贸易之地视察的时候,时常与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商人闲聊,聊一些他们母国的事情。

这些商人有不少会说一点简单的汉话,不过口音重,需要本地翻译帮忙,本地翻译时常与这些商人往来,会说汉话和番邦话,翻译也能翻译个八九不离十。

随后,法正便得知了一系列域外国度。

比如都元国,卢没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已程不国等等,根据他们所说,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要么在日南郡以南,要么在日南郡以西,都是通过海路而来,没有陆上通道。

法正又好奇的询问他们国家的基本状况,这些人所说的内容大同小异。

潮湿闷热的气候,较为丰饶的物产,相对贫困的生活,凶残的贪官污吏,还有时常发生的战争,以及一些宗教祭祀相关的事情,还有一些奇怪的禁忌,凡此种种,都让法正感到有些好奇,好奇于这天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与汉帝国的人们过着全然不同的生活。

法正又问他们的国家有多大,有多少军队,都打过什么胜仗,以及皇帝是否英明神武等等。

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商人显然更加谨慎小心,回答的比较模棱两可,显然并不太愿意谈及本国的政治问题,这让法正意识到这些国家的统治强度似乎也不弱小,连远在海外的商人都不愿意深入的谈论。

不谈政治,那就谈谈经济,根据法正的初步了解,这些商人带着一些珍奇物品和少见的动物前来贸易,除了卖东西赚钱之外,也是需要买一些东西的,买一些汉帝国才会提供的特产。

比如这一片海域出产的南珠,那就是这些商人喜欢的东西,还有一些汉帝国特产的瓷器、漆器与简单的丝织品,也是他们所中意的特产。

交州地区的生产力比较低下,出产的漆器、瓷器、丝织品等等在法正看来都是比较粗劣的,根本无法和中原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与他自己府上带来的那些东西也无法相比,就算如此,这些东西似乎也很受这些商人的欢迎。

法正从中嗅到了商机。

日南郡包括整个交州都是比较穷困缺钱的,未来若要开发、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方面如果完全指望雒阳朝廷搞转移支付,多少有点为难朝廷,为难皇帝刘备,法正不想这样做,他想要彰显自己的能力给刘备看,为未来进一步升迁打下基础。

但是自我造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前期的必要投入是跨不过去的。

所以,需要另辟蹊径。

如果说这帮家伙那么喜欢漆器、瓷器和丝织品等等汉帝国特产,那为什么不给他们更多的此类产品,让他们买走更多,用以赚取大量的钱财补贴官府用度呢?

这样不就能为朝廷分忧、为刘备分忧了吗?

此番南下,法正走的是海路,没有走陆路,一方面陆路艰险难走,一方面海路也可以直达,且道路通畅。

法正稍微算了算,以海船的速度和承载物资的数量,从青徐之地走海路出发抵达日南郡,和从豫州之地走陆路抵达日南郡,那需要的时间和耗费的物资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虽然说目前江南军区正在搞军用水网计划,等这个计划成功,估计关羽也能利用水网把荆州、扬州和交州联系在一起,到时候行动可能会方便一些。

但无论如何,也没有现在就能使用的成熟的海上路线要方便。

法正就寻思开了。

如果我能把中原地区贩售的制作工艺更高的漆器、瓷器和丝织品从青徐之地装船运输到日南郡来贩售给这些外邦商人,能不能促使他们花更多钱、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让官府赚取更多的运行经费呢?

要是更进一步,能不能把蜀锦这一类的顶级奢侈品用更高的价格卖给他们,让他们更多的爆金币呢?

怀着如此的设想,法正询问了本地一些资历很老的老官员,向他询问贸易的状况。

根据他的讲述,曾经还是有一些人不辞辛苦从中原运来一些奢侈品贩售给这些外邦商人们的,这样的事情在合浦郡和南海郡也有,日南郡之前更多一些,不过随着十数年前中原发生大规模战乱开始,就已经十分稀少了。

中原战乱,生产停滞,物资奇缺,道路中断,反倒给了交州本地那些技术不够的劣质工艺品销售的空间,对于他们来说倒也算是意外之喜。